
中醫暑邪如何防?
暑為陽邪,其性炎熱。有明顯的季節性,主要發生在夏至之後,立秋以前。暑邪傷人多出現陽熱症狀,如高熱、心煩、面赤、煩躁。暑易傷津耗氣,侵犯人體,常致腠理開洩而多汗。夏季氣候炎熱,常多雨又潮濕,夏暑節氣過盛容易形成暑邪,素體濕盛的人,最易感受暑邪,亦可釀成暑濕相合為患的疾病,除發熱,煩渴等暑熱症狀,兼見四肢困倦,胸悶嘔吐惡心,大便溏泄不爽等濕阻症狀。
出汗是人體泄熱、排濕袪暑的途徑,但過多的出汗會導致津液丟失,氣隨津脫,也會耗傷心陰,心血,所以盡量避開正午時段外出。在高溫天氣下,都要及時補充水分,可以選用酸梅湯、西瓜汁、綠豆湯。暑熱節氣,高溫酷熱,最易上擾心神,導致煩躁易怒,所以夏季更要注意調整心態,平心靜氣以養心。
可進食袪暑健脾食物,酸味能斂汗養陰,山楂能生津解渴,開胃消食。苦味食物可以清熱降火袪暑,消除疲勞,如苦瓜、蓮子等。同時可配合健脾袪濕,消食解暑的食物,如冬瓜、薏米、白扁豆、綠豆及山藥。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作者為港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二級講師郭小詩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