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3-03-15 07:30:00
日報

【健康快訊】大腸癌早期多無先兆 大腸鏡有效移除潛在威脅

分享:

位列本港癌症新症數目第二位的大腸癌,由於早期無明顯症狀,有一半患者在確診時已屬第三或第四期。「病向淺中醫」這金科玉律亦適用在大腸癌,當病情步入較後期,存活率亦隨之下降,數據顯示第三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已降至70%或以下,而第四期的則更只剩10%。外科專科馮得烈醫生表示:「大腸癌由息肉慢慢演變而成,而這是一個需時5至10年的過程,如在這期間及早發現和切除息肉,可完全預防它出現癌變的潛在風險。」現時有不同的篩查方式,有助及早發現息肉及癌變,惟各有優點及局限性,大眾應先了解後再作選擇。

大腸鏡對息肉及大腸癌靈敏度高 避免錯過切除息肉的黃金時間

現時的檢查方式包括大便隱血測試、細菌基因測試及大腸內窺鏡(亦稱大腸鏡)。前兩者為非入侵性檢查,過程較簡單,只需把大便採樣送往化驗,惟靈敏度不太高。大便隱血測試對大腸癌及息肉的靈敏度分別為7成及1成,意味著每10粒息肉中,有9粒未能透過此檢查發現。而細菌基因測試對大腸癌的靈敏度有9成,惟對息肉則只有5成準繩度。馮醫生指出:「當大便隱血測試結果為陽性,反映有十分之一機會患有大腸癌,醫生會建議這類人士進行大腸內窺鏡檢查。」大腸內窺鏡不論對大腸癌或息肉,準繩度均超過95%,錯過息肉的機會率相對較低。

Ad Block

可即時移除小息肉 外科手術亦可透過內窺鏡進行

大腸內窺鏡檢查一般在監察麻醉下進行,由麻醉科醫生為患者透過靜脈注射麻醉藥,經麻醉的患者在過程中不會感到不適。醫生會先將內窺鏡小心導進至盲腸位置,然後往直腸方向慢慢拔出,過程中會打脹大腸作仔細檢查。息肉是大腸癌的前身,因此將之移除就是預防大腸癌的關鍵。如發現體積較小的息肉,醫生可透過內窺鏡儀器即時把它移除。如息肉體積較大,或為橫向側生型腫瘤(Lateral Spreading Tumor),則需透過外科手術切除。

Ad Block

以往切除面積較大的息肉需要「開刀」,但現時患者可透過內窺鏡微創手術處理。馮醫生分享曾為一位50多歲的家庭主婦進行大腸鏡檢查,並發現約4厘米大的息肉,猶幸抽取組織化驗後確認息肉並無惡性病變。後來她接受內窺鏡黏膜下層剝離手術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把息肉清除,術後兩天便可出院。由於息肉較大,醫生建議她一年後再作內窺鏡檢查。假若再有息肉出現,亦能及早處理。

進行大腸內窺鏡前需清除大腸內的糞便,令醫生可以更清楚觀察腸道,建議患者3日前開始低渣飲食,到檢查前一日改為純流質飲食。而醫生亦會處方瀉藥以助清走宿便。而選擇監察麻醉的患者會建議檢查前6小時禁食禁水。馮醫生提醒:「大腸內窺鏡檢查有助及早發現息肉及癌變,惟對於不同風險的人士,檢查頻密度亦有分別。」一般而言,50歲或以上人士如無徵狀而又擔心照大腸鏡有風險,可先進行大便隱血測試。如發現有息肉的人士,大腸內窺鏡檢查的頻密度取決於息肉的數量、大小及種類,一般為每1至5年不等。而大腸癌的康復者,則建議每3年進行檢查。如家族中有年輕大腸癌患者,會建議提早開始進行內窺鏡檢查,並且至少每5年進行一次覆檢,以減低患上大腸癌的風險。

Ad Block
外科專科馮得烈醫生

外科專科馮得烈醫生

以上資訊由馮得烈醫生提供
Johnson & Johnson全力支持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