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2-02-25 10:00:00
日報

【健康解碼】長期腹痛以為腸胃炎? 及早檢查以免神經內分泌腫瘤暗中作崇

分享:
健康解碼

蘋果創辦人喬布斯當年因神經內分泌腫瘤而去世,令大眾開始關注此病,不過要進行神經內分泌檢查,可謂困難重重。由於此症早期症狀輕微,大多只有腹痛,腹瀉等,使患者誤以為是一般腸胃炎所致,延誤治療。有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指,進行神經內分泌腫瘤檢查需要透過多種方式協助,包括:影像學、樣本及血液檢查。雖然神經內分泌腫瘤有可能在全身器官誘發,聽起來相當可怕,但此病其實有藥可醫,醫生會按患者情況來決定使用外科手術、標靶、化療、電療等治療方法,近年更有新治療選擇,可提升治療成效。

神經內分泌腫瘤可分為功能性及非功能性兩大類,內科腫瘤科專科吳劍邦醫生指,前者會出現荷爾蒙分泌過量的相關症狀,例如腹瀉、潮紅等,或與發病器官相關的臨床症狀,例如在呼吸系統發病會引致患者呼吸困難、氣喘等;後者的早期症狀輕微,容易被誤當一般病痛,甚至十年八載才漸漸出現。

神經內分泌腫瘤檢查可通過三種方法,包括:影像學檢查(PET-CT)。吳醫生解釋,PET-CT會利用一種放射性藥物,依附著體內具有腫瘤細胞上,從而確定腫瘤位置,大小等。確定神經內分泌腫瘤的位置後,醫生會在顯微鏡下取出少量組織進行樣本檢查,以確定腫瘤的類型。此外,亦可配合血液檢查來會檢視患者的嗜鉻粒蛋白A、尿液檢查5-HIAA等,以及透過病理樣本檢視腫瘤活躍程度Ki-67指數來診斷。

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 首選手術切除腫瘤

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和其他癌症一樣,若腫瘤尚未轉移,一線治療會以外科手術切除,以根治治療作為目標。如果確診時已轉移至其他器官,無法透過手術來根治的患者,也可以用藥物治療想控制病情。吳醫生指,藥物治療主要有兩種:體抑素類似物和標靶藥物。他續指,使用高劑量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在國際上目前已被列為治療的標準方針,標靶藥物則可阻斷參與訊號傳達,從而控制腫瘤生長。

但部分患者可能對目前治療沒有更多反應,而且因身體狀況等原因,無法進行手術切除。近年,醫學界研發出最新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方法-標靶放射性核素治療(PRRT),有助突破此困境。吳醫生指,此方法只適用於腫瘤細胞表面具有生長抑素受體(SSTRs)的患者,透過靜脈注射將放射性藥物輸入體內腫瘤位置,能夠精準地殺死腫瘤,涉及SSTRs為其「引路」,從而將藥物帶到腫瘤位置。他續指有研究證實,其中一款放射性藥物Lu177 ,結合低劑量體抑素類似物的治療,能減低八成病情惡化或死亡風險。

吳醫生補充,放射性藥物輸注需時二十至三十分鐘,由於標靶放射性核素治療幾乎只會透過腎臟排出,所以患者接受治療後宜飲用大量水份,以增加排尿,促進身體排出放射性藥物。

他提醒,不同治療方案各有好處及副作用,患者應與醫生詳細商討後,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內科腫瘤科專科吳劍邦醫生

內科腫瘤科專科吳劍邦醫生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