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2-03-29 04:29:00
日報

無故手痺 或患頸椎神經根病變

分享:
無故手痺 或患頸椎神經根病變

手部出現麻痺感,如果並沒有拉傷扭傷,也不是長時間壓住導致血液循環不良,並伴隨肩頸痛,便有可能是頸椎神經根病變。尤其現時在家工作,反而更長時間對住電腦和手機,出現此症的風險更高!

骨科專科醫生辛倫傑表示,「頸椎神經根病變常見於頸椎退化、頸椎椎間盤突出、神經孔收窄導致神經根受壓及發炎的患者。而長期低頭用手機、在辦公室用電腦在案頭工作的人士較高危。一旦頸椎勞損情況加劇,肩頸肌肉繃緊,便會令到原有的受壓情況惡化,症狀便浮現出來。」

Ad Block
辛倫傑

辛倫傑指長期低頭用手機、長時間用電腦,都會增加頸椎神經根病變風險。

多伴隨肩頸痛

頸椎神經根病變患者除了手部麻痺外,常伴隨肩頸痛,而且痛楚蔓延至上肢及手部。大部分患者於早期會間歇性感到手指有針刺感,痛楚會因應頸部動作加劇或減少,可能會影響睡眠。如果情況惡化,疼痛及麻痺會持續不減退,嚴重時手指可能沒有感覺,沒有力去握緊東西,大大影響生活。

分辨肌肉或神經問題

骨科醫生會向患者了解麻痺和疼痛的部位及範圍,做哪些姿勢和動作會引發病徵,以及有否其他潛在病因。辛倫傑續指,「臨床檢查會測試患者的頸椎活動情況,四肢的感覺及肌肉力量是否正常;並利用按診分辨疼痛是肌肉還是神經痛引起。頸椎神經根病變的典型病狀是當頭頸側向患處一邊,肩頸痛及上肢麻痺痛會增加;相反,如果手放在頭上並垂低頭,症狀會紓緩。如要確診,則建議做頸椎X光及磁力共振等。」

Ad Block

多數患者保守治療可改善

治療上,視乎患者處於哪個時期而有不同處方。首兩星期的急性發炎期,痺痛較嚴重,醫生會建議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抑制神經痛藥物、維生素B1、B6、B12及物理治療;到第三至四星期,如整體狀況正改善,可繼續用藥及物理治療紓緩症狀,若沒有好轉的話可考慮注射神經根類固醇;四星期後的復原期,藥物劑量可以減少,或有需要才使用,物理治療則會主力強化核心肌肉及預防復發的運動。

辛倫傑稱,「採用保守治療,約七至八成患者會於2至3個月後得到改善。但保守治療失敗的話,患者或需接受手術來消除相關神經線的壓力。例如頸椎融合術,會從前路作頸椎椎間盤切除及減壓,再於椎間位置植入固定支架,令椎孔回復擴張狀態。較新式亦可用人工椎間盤代替原有椎間盤,可保持椎間活動能力,復原也較快。」

Ad Block
保護頸椎

多伸展頸部肌肉可助保護頸椎。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