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2-03-30 04:26:00
日報

持續失眠 易患情緒病

分享:
持續失眠 易患情緒病

疫情之下,失眠的個案數字有所上升。如有長期失眠問題,除增加心血管疾病、癌症、認知障礙症等風險之外,亦會因感到焦慮、抑鬱、煩躁而致情緒病;反之也可由情緒病引起失眠問題,形成惡性循環。

本港的調查發現,每10名港人就有7人有失眠問題,年齡愈大,失眠愈多,而女性失眠的機率亦比男性高。精神科專科醫生曹國柱指出,「此外,城市人比農村人較易失眠;而社會階級較低者,亦會因收入較低、較長時間工作賺錢而較常有失眠問題。」

失眠四種類型

  • 難以入睡型——上床後要用30分鐘以上才能入睡,患者常感焦慮緊張、胡思亂想,焦慮症患者最常見;
  • 不能持續沉睡型——時睡時醒人無法進入沉睡階段;
  • 睡醒後自覺不能恢復疲勞型——起床後體力未能恢復,像沒睡過一樣;
  • 過早覺醒型——比平常時間早一至兩小時以上醒來,之後難以入眠。臨床上多見內因性抑鬱症患者出現此情況。
失眠四種類型 難以入睡型——上床後要用30分鐘以上才能入睡,患者常感焦慮緊張、胡思亂想,焦慮症患者最常見 不能持續沉睡型——時睡時醒人無法進入沉睡階段 睡醒後自覺不能恢復疲勞型——起床後體力未能恢復,像沒睡過一樣 過早覺醒型——比平常時間早一至兩小時以上醒來,之後難以入眠。臨床上多見內因性抑鬱症患者出現此情況 失眠似冰山一角,可能隱藏著很大問題,如形成惡性循環,更應及早諮詢醫生和處理
Ad Block
曹國柱

曹國柱指失眠並非小問題,可引致心血管疾病和情緒病。

生理心理均可出事

不少人認為失眠是個小問題,但研究證實,出現難以入眠、經常早起及日間執行功能下降的失眠症狀,患上心血管病的比率,比沒有症狀人士高出18%;心理方面,失眠人士較易感焦慮、抑鬱或想自殺,又或引發精神科疾病如躁狂症、思覺失調或妄想症、容易感到孤獨或被孤立、也難以集中精力,做事提不起勁。

Ad Block

疫情下新症增

曹國柱表示,「精神健康問題相反也可影響睡眠,如焦慮症令人左思右想,嘗試入睡或使恐慌發作;妄想症和思覺失調或因出現幻覺而感不安,未能入眠;躁狂症則令人情緒高漲沒有睡意。受疫情影響,失眠新症有所增加,原因是怕染疫、因社會措施感到壓抑、經濟受影響等而引致精神問題;而原本穩定的精神科病人,亦有復發或反覆情況。」

藥物改善徵狀

失眠似冰山一角,可能隱藏著很大問題,如形成惡性循環,更應及早諮詢醫生和處理。曹國柱續指,「醫生有機會為患者處方安眠藥供短期使用改善徵狀,並抽絲剝繭找出背後原因如情緒問題等,加以解決。」大眾或對安眠藥有疑慮,如副作用、造成依賴或有「戒斷」反應。「事實上安眠藥有不同種類,如非苯二氮平類作用劑、褪黑色素作用劑、抗組織胺等,只要依照醫生指示使用則問題不大。」

Ad Block

配合認知行為治療

新一代安眠藥雙重食慾素受體拮抗劑(DORA)則以阻斷腦中食慾素來抑制喚醒訊號治療失眠,臨床試驗中患者可更快入睡並維持較長睡眠時間;中止使用DORA亦未出現戒斷反應,表明不會產生依賴。曹國柱補充,「認知行為治療也有助避免再次失眠,當中包括睡眠衛生、重新同步日夜光暗和睡眠、放鬆如呼吸練習、不帶工作和手機上床,讓床與睡眠連結等。」

失眠

要改善睡眠質素,就不應將工作帶上床。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