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2-08-17 07:30:00
日報

【健康快訊】糖尿病嚴控膽固醇 緩併發症

分享:

過多的膽固醇會在血管積聚,可形成斑塊,導致血管堵塞。而二型糖尿病患者的「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分子一般比較細小、密度較高,這種分子的特質對血管造成的影響更大,因此當患者同時患有高膽固醇問題,併發冠心病及中風的風險便會大增。不少患者以為飲食清淡便可控制膽固醇,對此,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陳諾醫生表示:「膽固醇約七成由肝臟製造,只有約三成由飲食吸收,即使食得清淡,膽固醇亦可能超標。」

按風險區分理想膽固醇水平

理想的膽固醇水平並非一概而論,陳醫生解釋:「根據歐洲心臟學會2019年所公布的指引,膽固醇水平的標準,需視乎個別患者的風險。」以約40歲及沒有併發症的糖尿病患者為例,壞膽固醇水平應低於2.6 mmol/L;高風險的患者,如50歲或以上,患糖尿病逾10年,並出現尿蛋白及腎衰竭,其理想的壞膽固醇水平應低於1.8 mmol/L;更高風險如50歲或以上,已有心血管問題,曾「通波仔」或於血管放置支架、曾中風等,應把壞膽固醇水平降至低於1.4 mmol/L。

藥物輔助治療助控病情

要控制壞膽固醇水平,患者應先改善生活習慣,如未能達標,應諮詢醫生意見配合藥物治療。陳醫生表示:「藥物治療可分為口服及針劑藥物,他汀類為最常見的口服藥物,可透過肝臟抑制及減少壞膽固醇製造,其次為膽固醇吸收抑制劑。至於遺傳性高膽固醇或風險較高的人士,如服用口服藥仍未達標,可考慮使用PCSK9抑制劑或siRNA針劑,兩者均能抑制PCSK9蛋白以顯著降低壞膽固醇水平,同時降低患者的脂蛋白(a),以減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使用時,PCSK9抑制劑需約兩周注射一次,而siRNA針劑則每半年注射一次。」

兩大風險因素勿忽視

以往患者經常忽視脂肪肝及脂蛋白(a)水平兩大風險因素,然而有研究顯示,脂肪肝與製造壞膽固醇的PCSK9蛋白水平相關,因此改善脂肪肝與改善壞膽固醇水平同樣重要。另外,如脂蛋白(a)水平超標,亦為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參照,陳醫生舉例:「早前一位60多歲的女患者,除了超重,亦患有『三高』及脂肪肝,其脂蛋白(a)水平為318mg/dl,比正常水平高出72mg/dl,而服用高劑量他汀類藥物後,其壞膽固醇水平亦未達標。如情況持續或變差,患者有心血管栓塞的風險,故經商議後,決定減低口服藥劑量,並開始配合針劑治療。數月後,患者膽固醇降至理想的1.5 mmol/L,而脂蛋白(a)亦有降低至243 mg/dl,配合減重成效改善脂肪肝情況,現時病情相當穩定。」

以上資訊由陳諾醫生提供

文章由瑞士諾華(香港)有限公司支持撰寫

(HK2207226812)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陳諾醫生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陳諾醫生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