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佛山爆發基孔肯雅熱疫情。(圖/翻攝廣東疾控中心官網)
廣東佛山市近期爆發基孔肯雅熱(Chikungunya,又稱屈公病)疫情,官方19日通報,自8日監測發現首宗境外輸入引發的本土病例後,該市順德區、南海區及禪城區短短10天累計出現1,199例確診,涉事三區已發布《告全體市民書》,呼籲民眾配合防疫工作。
根據《中新網》引述佛山市順德區衛生健康局通報,截至18日,該區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1,161例,病例主要集中在樂從鎮、北滘鎮及陳村鎮。南海區衛生健康局則指出,轄區內累計確診16例,以桂城街道為主。禪城區衛生健康局表示,區內累計確診22例,主要出現在石灣鎮街道及張槎街道。衛生部門強調,目前所有確診病例均為輕症。
潛伏期一般為1至12天
為有效控制疫情擴散,順德區、南海區及禪城區均已向市民發出《告全體市民書》,呼籲民眾利用週末時間清除蚊蟲孳生地,並進行滅蚊工作。其中,順德區特別號召轄內各企事業單位、學校、建築工地、村(社區)、家庭及全體市民,於7月19日至20日期間,集中清除蚊蟲孳生地和殺滅成蚊,以期迅速降低蚊蟲密度,阻斷疫情傳播。
據悉,基孔肯雅熱是由被帶有基孔肯雅熱病毒(Chikungunya Virus)的病媒蚊(主要為埃及斑蚊)叮咬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潛伏期一般為1至12天,多數為3至7天。
關節痛可延續數月甚至數年
患者會出現高燒不退,體溫可迅速飆升至39℃甚至40℃以上,以及關節和脊椎出現疼痛、腫脹,可能伴隨全身肌肉痛,特別是手腳小關節,可能出現劇烈疼痛等症狀。
大多數患者能完全康復,但關節疼痛可能遷延數月甚至數年,影響生活品質;極少數患者可出現出血、腦炎、脊髓炎等嚴重併發症導致死亡。
文章授權轉載自《中天新聞網》,按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