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3-07-19 07:30:00

中度至嚴重濕疹病情難控 新藥更安全有效

資料由客戶提供

分享:
中度至嚴重濕疹病情難控 新藥更安全有效

異位性皮膚炎(濕疹)在本港頗常見,病情中度至嚴重者,會對日常生活造成不少的困擾。這種難以根治的皮膚病愈來愈備受關注,究竟不同程度的濕疹應如何治理?若處理不當又會有甚麼嚴重後果呢?

濕疹影響患者日常生活,主要因為其病徵及反覆發病十分煩人。皮膚科專科黃之鍵醫生指出,濕疹主要病徵是皮膚乾燥、痕癢、脫皮及紅疹,抓破的患處會出現滲液,有併發細菌感染的風險,病情嚴重可蔓延全身,甚至進一步引發紅皮症,有可能需要入院急救治療。因此,濕疹患者應及早接受治療,以免病情惡化。

 

皮膚屏障出問題誘發濕疹

黃之鍵醫生解釋濕疹的成因,可分為遺傳性及外在因素,後者又包括多方面如天氣、各種致敏原如塵蟎、洗澡時接觸的熱水和肥皂等,均可能誘發濕疹。「從病理上解釋,當皮膚的屏障功能出現問題,免疫系統更容易受外來刺激或致敏原等因素影響,引發一連串的免疫反應,從而誘發濕疹。」

輕度濕疹患者在患處塗抹潤膚膏或醫生處方的外用藥物,病情多數會有所改善。至於中度至嚴重患者,病徵嚴重、發病頻密、患處面積較大甚至出現全身,一般外用藥物已難以控制病情,以往傳統的治療方法是口服類固醇及口服免疫抑制劑,近年則陸續出現新藥物如口服式小分子藥物JAK抑制劑及注射式生物製劑,為患者帶來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療選擇。

Ad Block

醫藥界不停研究針對濕疹的藥物,藥效更精準,副作用比傳統口服免疫抑制劑大為減少,安全性相應大幅提高。現時若選用新藥治療濕疹,一般6歲或以上患者便可採用生物製劑;12歲或以上患者不想打針則可考慮口服藥物JAK抑制劑,效果都很理想。」黃之鍵醫生表示,所有藥物都有機會出現副作用,所以醫生會定期評估患者用藥情況,部分藥物需驗血檢查相關指數,一旦發現風險便會停藥或調校劑量。

 

患者依從性最重要

除了以上藥物治療,其他選擇還有濕敷類固醇、照燈(光學治療)等,惟無論是哪種治療,均須經專科醫生診斷及治理,配合雙互緊密溝通達至「醫患共享決策」,以助患者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我有個廿多歲的病人,從小就有濕疹,發作時使用類固醇控制,但近年病情愈來愈嚴重,他又怕副作用愈來愈多,經討論後,我便為他轉用口服藥物JAK抑制劑,很快已有效控制症狀,現時病情亦已穩定下來。」

Ad Block

黃之鍵醫生強調,治療濕疹最重要是患者的依從性。藥物並不可怕,只有依從醫生的指示用藥,才能發揮最大的療效。「病人依照指示用藥,醫生才能從中觀察療效,並根據病情調整用藥劑量,病情改善便有機會減藥。」因此,濕疹患者毋須絕望,其實一線曙光就掌握在自己手裏。

皮膚科專科黃之鍵醫生

皮膚科專科黃之鍵醫生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