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解碼|RSV致心肺兩傷 比新冠更致命的隱形殺手 高危人士宜接種疫苗護心臟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病徵與傷風感冒相似,但「殺傷力」比流感,甚至新冠肺炎更大。有研究發現,RSV患者出現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新冠肺炎患者更高。醫生提醒50歲以上並且患有慢性疾病等RSV高危一族,盡早接種疫苗,預防受感染並減低患重症的風險。
RSV可損血管 引發心臟病及中風
RSV為本港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感染全年皆會發生。心臟科專科張志揚醫生指出,RSV不止引起上呼吸感染病徵,對心臟的威脅也不容忽視,即使是健康人士,受感染後患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增加︰「這類人可能本身有心血管毛病,但屬於隱藏性,病徵未顯現,當感染RSV後或誘發發炎因子,導致更易凝血,因而堵塞血管,並有機會引發冠心病。若堵塞腦血管,則有機會增加中風風險。」
張醫生續指,病毒對身體來說是種壓力、刺激,若心臟有隱疾,這突然其來的壓力可能令身體出現變化。「若RSV引發嚴重肺炎,對身體的打擊就更大了,也可能間接引發心臟病。」若本身有心臟病風險因素,例如肥胖、患其他慢性疾病人士,感染RSV後會加重心臟負擔,增加心臟病發、心血管阻塞等併發症的風險。
心臟病患者染RSV 入院風險高8倍 引發心臟衰竭風險比流感高
心臟病患者若感染RSV,後果亦可以很嚴重。「最危險的是,慢性心臟病患者感染RSV,出現急性心臟病發的風險會增加,並可能引發心臟衰竭。」根據統計,心臟衰竭患者感染RSV後,入院風險為常人8倍;有心臟病的RSV患者,入住深切治療部的風險,為常人1.5倍;因感染RSV須入院的心臟病患者,住院期間死亡風險,為常人1.8倍。
今年5月,新加坡發表一項研究報告,對比32,960宗RSV、流感、新冠肺炎的住院病例後發現,在未接種疫苗的RSV住院成年患者中,有10.9%出現急性心血管疾病,換言之,每10名RSV感染住院患者中,就有1人會同時經歷急性心血管疾病,無論是否接種過RSV疫苗,RSV感染住院患者出現心血管疾病的機會率顯著高於新冠肺炎(COVID-19)感染住院患者。
國際指引呼籲高危人士宜接種疫苗 預防RSV保護心臟
張醫生表示,現時尚無治療RSV的針對性藥物,只能透過藥物紓緩,而健康人士感染RSV後會多數可自行痊癒。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轄下的疫苗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的最新建議,所有75歲以上及年齡50-74歲患有潛在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等高風險人士,例如患有哮喘、慢阻肺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人等長期病患者,應接種一劑RSV疫苗。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有心臟病或中風病史的患者,應主動向醫護人員查詢接種RSV疫苗的相關資料。
張醫生稱,接種疫苗的反應一般屬輕微,且持續時間短暫。若高危人士考慮接種RSV疫苗,則應確保身體狀態穩定後才接種,諮詢家庭醫生或者專科醫生的意見才作決定。

心臟科專科張志揚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