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05年,香港開始引入微創手術機械人,在精準度、靈活程度比一般微創手術所用的儀器更佳。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早前更完成全球首個多專科「單孔微創機械人手術系統」臨床研究,證實透過單一切口完成多手術程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均與現時微創手術方式相若。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結直腸外科組吳兆文教授表示,「是次研究於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進行,結直腸外科、耳鼻喉科及泌尿外科都有參與,使用da Vinci SP單孔微創機械人手術系統成功完成了63個手術,包括乙狀結腸切除術、舌根切除術及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等,術後亦無嚴重併發症。」

現行使用的微創手術機械人比較龐大,若用於耳鼻喉科手術,最多只可用3支臂。
狹窄空間適用
對於病人而言,做手術當然是愈少疤痕愈好,最好是沒疤痕。吳兆文指出,da Vinci SP的插管直徑只有25mm,便可以放入最多3支6mm直徑的手術儀器以及1支3D高清鏡頭,而且儀器能夠延伸24cm,並擁有兩個關節,能夠深入以往較難到達的位置,於狹窄的空間完成手術程序,因此最適用於經過肛門或口腔等天然孔道進入身體的手術,或需要拿取標本(約3cm或以下)如經過腹膜到達結直腸或泌尿系統進行的手術等。」

da Vinci SP只有一支機械臂,但靈活性不減。
希望短期內引入香港
相比現時使用中、擁有4支機械臂的微創手術機械人da Vinci Xi,da Vinci SP於手術過程相對方便,需要在病人身上開的傷口數目亦較少,但吳兆文表示da Vinci SP現階段並非要取代da Vinci Xi,「是次研究並沒比較兩部儀器的優劣,而兩者於手術時間、所需醫護人手、病人住院時間及併發症風險均相若,因此兩者應是互補不足。」
da Vinci SP於去年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認證後才正式推出,因此香港並未引入,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系主任劉潤皇教授表示,研究團隊包括醫生及護士等,以及手術室等設備已經齊備,只要撥款足夠,相信很快便可引入香港使用。中大醫學院亦將會擔綱培訓醫生的角色,支援其他本地醫生學習使用此微創手術機械人。

可裝入4個手術儀器。
術後回復快
現時60歲的竺先生,於2017年3月因大便出血求診,發現乙狀結腸有一個3cm的腫瘤,證實為第2期癌症,需要開刀將腫瘤切除。知道單孔微創機械人手術系統準確度高及回復快的好處之後,便決定參加研究成為其中一個病例。術後只需使用一天止痛藥,傷口亦只有3至4cm,出院一周之後已回復正常生活。

竺先生康復快速,對手術十分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