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10-17 04:30:41
日報

情緒急救 及早介入

分享:
情緒急救 及早介入

情緒急救 及早介入

精神健康問題不容忽視,及早介入是避免情緒困擾惡化的關鍵。精神科專科醫生葉沛霖指出,「社會標籤與誤解常令患者延誤求醫,而輪候公營服務時間漫長,導致問題加劇,可能會令病徵惡化發展成更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

戰勝癌後焦慮

乳癌康復者陳小姐戰勝病魔後,卻陷入更深的恐懼:「擔心復發,覺得自己連累女兒,失眠、焦慮接踵而來。」在情況惡化前,她及時尋求催眠治療,透過呼吸練習穩定情緒,並在專業引導下釐清憂慮,避免情緒問題進一步影響日常生活。
 

adblk5
林雲峯強調,催眠治療的定位在於情緒之後,用藥之前。

林雲峯強調,催眠治療的定位在於情緒之後,用藥之前。

(左起)資深輔導員兼社工陳健偉、林雲峯、Amy、陳小姐、葉沛霖。

(左起)資深輔導員兼社工陳健偉、林雲峯、Amy、陳小姐、葉沛霖。

療癒喪偶之痛

經歷伴侶離世的Amy(化名),在巨大哀傷中迷失自我:「他走後,我的世界崩塌了。但當時精神科覆診仍須等候。」在關鍵時刻接受催眠治療,讓她得以表達情感、釋放壓力,在等候正式醫療期間穩定情緒狀況。「在催眠過程中,我能表達對伴侶的思念,學會帶著愛與回憶前行,情緒得到釋放。」

專業協作見成效

催眠是及早介入的手段之一。催眠治療師林雲峯表示,「催眠治療的定位在於情緒之後,用藥之前。」透過引導放鬆狀態,不僅能減輕伴隨的身體症狀,更能促進當事人對自身問題的理解,從而實現情緒的釋放與調整,並在需要時轉介其他專業醫療。葉沛霖強調,及早介入情緒問題能有效防止影響工作表現及社交能力,呼籲大眾正視情緒警號,善用各種專業資源。

ADVERTISEMENT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