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指側又癢又腫起水疱恐患汗皰疹 醫生揭9大成因
手指側皮膚又癢又腫十分困擾?有醫生指出,如果在手指側面及手指腹側出現瘙癢性小水疱,有可能是患上汗皰疹,雖然其病因未明,但醫生總結出可能與9大因素有關,當中包括壓力大。
手指側又癢又腫起水疱恐患汗皰疹
台灣皮膚科醫生烏惟新在其facebook專頁上分享指,汗皰疹(Dyshidrotic Eczema)是一種以手掌、手指側面及手指腹側出現瘙癢性小水疱為特徵的皮膚病,通常水疱繃緊且透明,破裂後常伴隨淺表脫屑。該病的確切病因尚未明確,但可能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包括:
- 遺傳及過敏傾向(異位性體質)
- 接觸性過敏原(如金屬及化學物質)
- 接觸性刺激物
- 皮膚真菌感染
- 金屬過敏(特別是口服攝入的金屬)
- 長期使用防護手套
-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
- 心理壓力
- 吸煙
6成人金屬過敏所致
烏醫生指,汗皰疹常與多汗症(hyperhidrosis)相關,容易出現在春季過敏期。組織學檢查顯示病灶周圍存在濕疹樣反應,但汗腺管本身無顯著異常。所以近年被提議將汗疱疹重新命名為「急性和復發性水皰性手部皮膚炎」,以更準確反映其臨床特徵。此外,金屬過敏被認為是汗皰疹的一個重要潛在病因,特別是鎳、鈷和鉻。金屬過敏分為兩大類型:
- 接觸性過敏性皮炎:由外部接觸金屬(如珠寶中的鎳或水泥中的鉻)引發。
- 系統性接觸性皮炎:已對某金屬過敏的個體通過系統性途徑(如消化道或呼吸道)再次暴露於該過敏原時發病。
根據研究,汗皰疹患者中金屬過敏的陽性率較高,因為有高達62%汗皰疹患者的貼片試驗呈陽性。另外,移除含鉻的牙科合金後,部分患者的皮膚病灶顯著改善,進一步支持金屬過敏與汗皰疹的關聯。
烏醫生估計,口服攝入的金屬過敏原(如鎳)可能在胃腸道吸收後,透過汗腺管隨汗液排出,引發掌跖部位的濕疹樣病變。所以低鎳飲食在部分鎳過敏性汗皰疹患者的治療中顯示出效益,但仍需進一步驗證其統計學意義。
3招診斷是否金屬過敏
烏醫生解釋,如果要診斷患者是否金屬過敏,可以透過以下方法:
貼片試驗:標準的金屬過敏診斷方法,通常在貼片應用後的72小時進行最終判讀。鎳、鈷和鉻的陽性率在汗皰疹患者中較高。
- 口服激發試驗:通過口服含金屬的食物(如燕麥、大豆、朱古力)觀察是否誘發汗皰疹症狀。
- 飲食限制:對懷疑金屬過敏的患者實施低鎳飲食,觀察臨床症狀的變化。
- 移除牙科金屬:檢查口腔內牙科合金的成分,必要時移除含過敏原的金屬。
烏醫生表示,儘管汗皰疹的確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但金屬過敏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的潛在病因。他認為,汗皰疹患者中金屬過敏的貼片試驗陽性率較高,如果移除金屬過敏原(如牙科合金)或限制高鎳飲食可改善症狀。同時,汗腺管與水疱的解剖學關聯暗示,金屬過敏原可能通過汗液排出,引發掌跖部位的濕疹樣病變。不過,汗皰疹與汗腺管的確切關係尚未完全確立,未來需進一步研究金屬過敏的具體作用機制及汗腺管在水疱形成中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