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風組織自2006年起,將每年的10月29日定為世界中風日,以提醒關 注中風問題,提高預防中風及治療的意識。現時全球中年及青年人的中風發病率均有上升趨勢,中風在香港更是第四大最常見致死疾病,根據衛生署及政府統計處數據,於2024年共錄得2911宗因中風致死的個案,當中有7.7%為55歲以下人士,任何人對中風都不應忽視。
中風會引致肢體麻痺行動不便,咀歪、視力模糊等,情況嚴重更可致命。當出現相關症狀應立即求醫。
根據醫院管理局的臨床研究數據顯示,於2001年至2021年的20年間,本港「年輕中風」的發病率增加逾三成!18至55歲人士的中風粗發病率,由2001年每10萬人的41.8宗,上升至2021年每10萬人的59.7宗。
認識中風症狀 出現突發問題立即求醫
當你突然感覺劇烈頭痛、口齒不清或難以理解事物、面部、手或腿部(身體某一側)麻痺、嘴歪、不停流口水、視力模糊或偏盲、無故暈眩、嘔吐或失去平衡,又或突然吞嚥困難等中風會出現的症狀,便不要猶豫,「分秒必爭」立即求醫診治,有機會救回一命。
中風是大腦部分區域血液被切斷而引致腦組織受損,主因可以是因血栓阻礙腦部血液流通(缺血性中風),又或因血管破裂引致腦部血液中斷(出血性中風)。因應受阻塞或出血位置的分別,以及腦部損傷的不同情度,可導致包括半身不遂、語言障礙、喪失視覺、大小便問題等,情況嚴重更有機會引致猝死。
改善生活習慣 有助減病發風險
導致中風的風險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血壓高(收縮壓)、懸浮粒子污染、吸煙、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高、固體燃料造成的居家污染、高鈉飲食、空腹血糖過高、腎功能障礙、進食水果不足、酗酒、體重指數過高、接觸二手煙、運動不足,以及進食蔬菜不足等,當中又以高血壓引致的風險為最高(56.8%)。只要改善其中的生活習慣,保持均衡飲食、多做運動,戒煙戒酒,遠離污染物等,便可減低中風的風險。
(資料來源:衞生防護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