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牛油多士恐致腎癌睾丸癌?醫生揭3類美食恐存毒性
吃美食也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威脅?有醫生指出,如果普通的日常食物例如海鮮或牛油多士等,也可能會含有對身體有害的化學物質。醫生指出,有3類食品最高危,有機會有毒性,令人中毒,甚至會增加致癌風險。
3大PFAS特性
重症科醫生黃軒在其facebook專頁上分享指,日常食物可能在「悄然無息」地傳遞一類頑固的化學物質——PFAS(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他解釋指,PFAS不是單一化合物,而是超過4,700種合成化學物質的總稱。PFAS具有以下關鍵特性:
- 碳–氟鍵極為穩定:幾乎不會被自然分解。
- 具備抗水、抗油、抗熱的特性:因而被廣泛應用於食品包裝、紡織品和工業材料中。
- 在環境與人體內難以代謝:這使其被稱為「永久化學品」。
雖然PFAS的應用在便利生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它們可能帶來的長期健康風險不容忽視。
3類生活用具有PFAS
黃醫生指,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PFAS已悄然滲透到生活中,常見的應用包括:
- 廚房用品:易潔鑊、烘焙紙和防油包裝。
- 衣物與家居:防水外套和防污地氈。
- 消防安全:滅火泡沫和工業製程。
這些化學品因其卓越的穩定性而受到青睞,但也因此在環境中無法消失,進入人體後更難以排走,所以被稱作「永久化學物」。
3類美食恐存毒性
不過,許多人認為減少自來水的攝入即可降低PFAS的風險。但研究顯示,人們從食物中攝入的PFAS量平均約為飲水的3倍,這意味著飲食選擇比水源更為關鍵。特別是以下幾類食品:
- 高風險海鮮:如蝦、蟹和蜆等,這些生物直接從受污染的水域吸收PFAS。
- 乳製品與油脂:例如牛油和橄欖油,儘管濃度較低,但因為使用頻繁,成為隱形的PFAS來源。
- 加工肉品:如煙肉、香腸和熱狗等,這些產品中也常檢出PFAS。
食海鮮食牛油多士恐致癌
黃醫生指,PFAS對健康的潛在威脅逐漸受到重視,所造成的健康威脅包括:
- 甲狀腺疾病:干擾激素平衡。
- 肝臟損傷:改變脂質代謝,導致肝功能異常。
- 腎癌與睾丸癌: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風險明顯升高。
- 免疫系統影響:降低疫苗效果,增加感染風險。
美國環保署(EPA)已明確表示,PFAS不存在安全暴露劑量,進入人體後將持續累積。
4招保護自己
儘管完全避免PFAS幾乎不可能,然而,亦可以透過以下方式降低風險:
1. 選擇安全水源:
- 若自來水中檢出PFAS,應安裝活性碳濾水器或反滲透(RO)系統,以有效減少化學物質的攝入。
2. 飲食調整:
- 減少高風險貝類海鮮及加工肉品的攝入,提倡健康飲食習慣。
3. 環境覺察:
- 避免在污染水域游泳或釣魚,以防PFAS透過皮膚或食物鏈進入體內。
4. 支持政策:
- 促進政府對PFAS的監測和數據公開,以便家庭能做出知情的選擇。
黃醫生稱,PFAS如同「隱形炸彈」,靜靜地在我們體內累積。儘管徹底遠離它們幾乎不可能,但我們可以透過選擇乾淨的水源、調整飲食和積極推動政策來降低風險。無論是減少高風險食品的攝入還是選擇更安全的水源,都是在為自己和家人拆除未來的健康炸彈。這是一場持久的戰鬥,而非短暫的衝刺。PFAS不會一夜消失,但我們可以主動降低風險,守護未來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