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盛林指每封代禱信內容,最後均由李啟言(阿Mo)決定。
李盛林牧師上一封代禱信(163封)中,在以「走著一波三折的醫治之路」為題,指李啟言(阿Mo)或面對「資源真空」問題,事後Makerville回應稱2022年MIRROR紅館演唱會事故後,已提供一千萬港元的經濟支持,並在過去三年負責阿Mo的醫療及相關開支。李盛林在昨日(13日)發出的代禱信以「親情互動」為題,未有再提及醫療費,但指出每封代禱信都是他與兒子的交心對話,「最後,總是由阿MO親自決定哪些關乎自己的情況、哪些心情,值得被看見與禱告記念才出版。」
李盛林在信中分享兩段父子對話,其中一段是「PA, I love you thank you for 100% of the time being on my side to support me in all aspects, we can and we will definitely go through all these together!!!」(意譯:爸,我愛你,多謝你付出100%的時間,在各方面全力支持,我們相信能一起走過難關。)李父則回應,「Let’s go together and step by step learn to trust our Lord Jesus. Don’t refrain 一齊加油。」(讓我們一步步學習相信主耶穌,不要退縮,一齊加油)。
另一段是李盛林向阿Mo承諾:「無論怎樣,爸媽一定一定會和你走過去的,大家加油 」「無論多艱辛,都會盡力去聯絡和安排,並尋求往後治療的可能 」而阿Mo回應:「辛苦了,爸爸 - 有你一齊加油,我要快啲好返」,李父亦分享一張阿Mo和So Ching(蘇芷晴)的素描畫作,原是護工的15歲女兒是阿Mo的fans,特地以畫作傳達心意。」
李盛林牧師 //李啟言 (阿Mo)第164封代禱信 「親情互動」
(一) 啟言 (Mo ): 親子互動
1) 「每星期親子交流」:
每一封代禱信,都是阿MO與MO爸之間心與心的對話*。我們常常一起交流,如何透過這些文字,既向一直關心支持我們、為我們祝福禱告的每一位傳達阿MO的近況,也默默分享著作為父母,面對100% 被診斷為傷殘的傷勢,我們如何攜手一步步尋找希望與出路。*在前行的途中,我們從未忘記各方所施予的支持與祝福,心中感激之情,歷久彌新,這兩星期關心的信息,一如既往。每一封代禱信,都是我們細細交流、默默陪伴的結晶,而最後,總是由阿MO親自決定——哪些關乎自己的情況、哪些心情,值得被看見與禱告記念才出版。
2) 一幅手繪的鉛筆畫
在上月照顧阿MO的護工第一個約完了回家兩週,回來的時候帶著她15歲女兒一幅手繪的鉛筆畫,就是隨著這信的畫像。原來在遠方的她,雖然不曾來過香港,但竟是阿MO的遠方粉絲。*這都是工人媽媽與女兒的互動,因為知道媽媽正照顧她喜愛的舞者,並託她傳達心意*。
3) 代禱
a) *請懇切為阿MO一直接受療的身體反應禱告,繼續專心如過往一樣,努力每天的奮鬥,現在感覺已同時延伸到上胸膛。*
b) 請為阿MO常存喜樂盼望禱告,他一直都有信心面對自己前面的復健 。
(二) Mo爸媽:【生命經歷體驗分享】:最近有兩次與阿MO的互動*:
1) MO:“PA, I love you thank you for 100% of the time being on my side to support me in all aspects
we can and we will definitely go through all these together!!!”
MO 爸回應: “Let’s go together and step by step learn to trust our Lord Jesus. Don’t refrain 一齊加油 ”
2) MO爸:「無論怎樣,爸媽一定一定會和你走過去的,大家加油
」「無論多艱辛,都會盡力去聯絡和安排,並尋求往後治療的可能
」
MO 回應 :「辛苦了,爸爸 - 有你一齊加油,我要快啲好返」
隨著阿Mo 治療過程的變化,我們深刻體會到上帝無條件的愛與拯救大能,更感謝神和你們的記念 - *「164: 親情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