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5-05-19 04:30:21
日報

八成半人曾有ACEs 童年被虐待 睹家暴 情感忽視經歷 團體憂增跨代家庭暴力

分享:
和諧之家認為,防止虐待兒童不僅需推廣正向教養方法,更需關注父母的心理成長。

和諧之家認為,防止虐待兒童不僅需推廣正向教養方法,更需關注父母的心理成長。

部分人在打罵教育下成長,誤以為這亦是訓練下一代「良策」,但嚴厲管教不單有損兒童成長,或有跨代影響。有研究發現,八成半受訪者曾經歷一種或以上童年逆境經驗(如精神或身體虐待、目睹家庭暴力等),反映相關情況在港極為普遍。學者指,童年逆境經驗對個人身心成長及精神健康有深遠影響,或不自覺重複童年時所接受的管教模式,提高虐兒風險,出現跨代暴力的循環。團體指,為人父母者亦應回顧及正視童年經驗,學會接納和理解孩子、改善溝通及管教方式,建立充滿支持與關愛的親子關係。

adblk5

和諧之家在前年4月至上月訪問18歲以上成年人,共收集3,092份問卷,問題涵蓋精神虐待、身體虐待、性虐待、生理忽視、情感忽視、目睹家庭暴力、及家庭功能失調等10個童年逆境經驗(ACEs)類別,85%受訪者表示至少經歷過一種ACEs,更有44%經歷過四種或以上。最常見分別為精神虐待(65%)、身體虐待(53%)、情感忽視(52%)、目睹家庭暴力(43%),以及遭受性暴力或傷害(11%),反映高比例的成年人在童年時曾經歷不同形式和程度的身體或精神虐待。

曾偉洪(左一)和劉嘉豪(右一)昨出席記者會,分析ACEs與教養子女方式的關係。(陳詠琳攝)

曾偉洪(左一)和劉嘉豪(右一)昨出席記者會,分析ACEs與教養子女方式的關係。(陳詠琳攝)

管教未能調節情緒易成施虐者

輔導心理學家劉嘉豪解釋,若童年經常暴露在ACEs中,或會對受害者造成情緒調節能力受損、學習及認知困難、不健康人際關係等影響。他又指,教育子女屬高壓工作,如家長管教時未能調節情緒,會加大變成施虐者或疏忽照顧等的機率,不自覺重複童年時所接受的管教模式增虐兒風險,出現跨代暴力的循環。

adblk6

樹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曾偉洪稱,正與台灣等地合作研究,盼了解香港育有小一至三學生的家長,其ACEs、心理徵狀(如焦慮、憂鬱、壓力)和嚴厲的養育方式之間的關係。初步研究發現,兩成半受訪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徵狀,另發現兩成三受訪者在童年時期遭受過1至4種ACEs;分析發現,成年人的童年逆境經歷分數愈高,有焦慮、憂鬱和壓力等心理徵狀就愈多,亦愈有可能採取嚴厲的育兒行為,曾經歷四種ACEs的家長採取嚴厲的育兒行為的風險,較只有1種經歷的家長更高2.3倍。研究仍在正進行,詳細結果適時公布。

adblk7

曾經歷ACEs的LuLi已成為家長,她憶述,在照顧小朋友時,若對方「扭計唔食嘢或食得慢」,她都會不自覺激動和煩躁,其後聯想到或與小時候曾遭嚴重的身體、言語及精神上的暴力有關。她指,參加了和諧之家舉行賽馬會跨步彩虹計劃,與社工和同路人回看自己原生家庭,透過課程重塑自我、學習欣賞自己,重新探索愛自己的方式,盼不將自身所受的傷害複製到孩子身上。

和諧之家認為,防止虐待兒童不僅須推廣正向教養方法,更須關注父母的心理成長;社會應加強對跨代家庭暴力的預防和介入,幫助父母等人士回顧及正視童年經驗,從而學會接納和理解孩子、改善溝通及管教方式,建立充滿支持與關愛的親子關係,而非陷入壓力和內耗的循環。

adblk8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