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患者寓所和曾到訪地點一帶加強滅蚊。(吳康琦攝)
本港錄得首宗基孔肯雅熱本地個案。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患者是居於鑽石山鳳德邨雪鳳樓的82歲婆婆,她本月18日開始腳踭關節腫痛,4日後蔓延至手和其他腳關節。婆婆向私家醫生求診後關節痛持續,隨後經廣華醫院急症室入院治療,目前在該院留醫情況穩定。衞生防護中心呼籲,在患者居住樓宇半徑200米範圍內的約1萬名居民,如在10月1日後出現基孔肯雅熱相關病徵,包括發燒、關節痛及出疹,可致電中心熱線2125 2373或到鳳德商場2樓的醫護站聯絡當局。
▼政府在鳳德邨一帶加強滅蚊▼
患者兩個月內未曾外遊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指,婆婆對上一次外遊為8月底,發病前2至12日沒有離開香港,因此屬於本地感染個案。他指,婆婆主動活動為在鳳德邨一帶晨運和休息、到街市及商場購物,以及帶小朋友上學等,其孫兒就讀保良局金卿幼稚園,故相信感染源頭在屋苑內。為應對潛在社區傳播風險,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表示,將重點追查鳳德邨一帶是否有其他未被發現個案。
由於白紋伊蚊飛行距離短,中心以患者居住樓宇為中心劃出半徑200米範圍,約20座樓宇共約8,000個住戶有感染風險,即約1萬人。歐家榮呼籲該20座大廈的住戶,如在10月1日後出現相關病徵,包括發燒、關節痛及出疹,可致電中心熱線2125 2373或親身到鳳德商場2樓的醫護站聯絡當局。
衛生防護中心晚上在網站公布20座大廈名單,包括鳳德邨7幢樓宇、富德樓、鳳鑽苑、鳳禮苑、鳳寶大廈、興龍樓、好景樓、海鴻大廈、獅子樓、安康大廈、寶發大廈、蒲崗樓、秀芳花園,以及匯豪山。附近的3間學校包括聖文德天主教小學、禮賢會恩慈學校和神召會德萃書院。中心將聯絡學校,了解學生的情況。
▼政府在鳳德邨一帶加強滅蚊▼
關愛隊鳳德邨逐家逐戶派單張
食環署防治蟲鼠主任主管霍明茵稱,接報個案後已即時在患者寓所和其曾到訪地方一帶加強滅蚊工作,包括施放滅蚊噴霧、投放殺誘蟲劑、清理積水,以及檢查附近包括地盤等高危地方,環境及生態局明日亦會召開跨部門會議,協調各政府部門進行防蚊、滅蚊工作。黃大仙民政事務專員胡炬華表示,區內關愛隊今日起會到鳳德邨逐家逐戶派發衞生署單張及問卷,明晚8時半將於社區中心舉行健康講座。
46宗輸入個案沒有聚集性
截至昨日,本港今年累計錄得46宗基孔肯雅熱確診個案,全部屬輸入個案,當中一名患者死亡,其餘患者病況輕微。徐樂堅說,該等輸入個案在本港沒有聚集性,暫未見到出現爆發。
衞生防護中心指,由基孔肯雅熱所引致的嚴重症狀及死亡十分罕見,死亡率少於千分之一,出現嚴重併發症大多與病人的自身健康情況有關。不過,年滿65歲長者、幼童特別是1歲以下嬰兒、孕婦及長期病患者感染基孔肯雅熱後,較大機會引起併發症,康復時間亦較長。中心建議,市民特別是高危組別如到訪受基孔肯雅熱影響的地區後出現相關病徵,尤其是發燒、關節突然劇痛及出現皮疹,應盡快求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