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俊源攝)

(林俊源攝)

楊恩健(中)(林俊源攝)

(林俊源攝)
救急扶危或人人都可做到!消防處即日起試行新「調派後指引」,由現行處理6種疾病及損傷增至32種,有關指引是協助求助者當致電999後,接聽電話的控制組人員會教導求助者簡單急救方法,協助身邊的傷病者舒緩病況,直至救護車到達現場才會掛線。消防處相信新指引可增加傷病者的存活率,又強調救護車仍可在目標的12分鐘到場。
消防處早於2011年已有類似指引,惟只涵蓋6種常見傷病情況,如流血、燒傷、手腳骨折、抽搐、中暑及低溫症,新指引會擴至32種,包括分娩、哽塞、心臟問題及中風等,讓救護車到場前,傷病者都可及早得到適當護理。消防處預計,控制組人員每次處理電話求助時間增逾1分鐘,故已增聘18人處理。而人員與求助者的對話內容,會以中文傳送至救護車,讓趕赴現場的救護員,亦可初步知悉患者病況。
外界會關心若求助者不熟悉急救,最終弄巧反拙,令傷病者加劇病情?消防處助理處長(總部)楊恩健重申,指引已廣泛應用35年,於全球3千個調派中心使用,形容指引簡單、直接,不擔心會令到傷者病情惡化,他又引述以往調查指,逾九成用過調派後指引服務的市民表示指引步驟易明、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