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雨警告冷知識|香港曾設「綠雨」警報? 30年前世紀暴雨催生四色系統
香港曾經有「綠色」暴雨警告信號?這個鮮為人知的「四色警告時期」,原來曾短暫存在於1992年至1998年間,但從未向公眾發布,成為都市傳說的一部分。
「綠雨」的由來:1992年世紀暴雨
1992年5月,香港遭遇一場世紀暴雨,僅上午時段就錄得109.9毫米的驚人雨量。由於當時缺乏有效的預警機制,市面陷入混亂,甚至有市民被湍急的雨水沖至低窪地區。這場天災促使天文台改革暴雨警告系統,推出「綠、黃、紅、黑」四級警告。
為何「綠雨」從未向公眾發布?
這套系統的設計靈感來自交通信號燈,其中「黃雨」採用了標準琥珀色(Amber),紅色與黑色則代表不同程度的危險。而「綠雨」則對應交通燈的綠色,僅在政府部門及公共服務機構內部通報,並未向市民公開。
1998年改革後綠雨消失
這套四色系統運作6年後,於1998年迎來重大改革,天文台將其簡化為現行的「黃、紅、黑」三級制,「綠雨」從此退出歷史舞台。新制度自實施以來已穩定運作超過26年。
現行暴雨警告標準
目前香港的暴雨警告分為三級:
- 黃色暴雨警告:廣泛地區已錄得或預料會有每小時超過30毫米雨量,可能導致低窪地區輕微水浸。
- 紅色暴雨警告:每小時雨量超過50毫米,可能引發道路水浸及交通擠塞,並影響學校上課安排。
- 黑色暴雨警告:每小時雨量超過70毫米,且雨勢可能持續,市民應立即前往安全地方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