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組織幹事張楚瑜(前左6)指,香港經濟低迷、基層勞工收入下降,政府連番縮減福利開支,使八成九受惠者表示會對生活造成極大影響。(陳詠琳攝)
「現金津貼試行計劃」2021年起推行,向輪候公屋滿三年的合資格住戶每月發放1,300至3,900元津貼,並擬於下月底起暫停津貼。有組織指認為計劃是有用的德政,暫停津貼會對近九成受惠者的生活造成極大影響,建議保留及恆常化現金津貼項目,集中支援低收入或有住屋困難的基層住戶,持續舒緩貧困戶的住屋、經濟和生活困難,減輕精神壓力。
有基層稱申津貼「冷氣都可開耐啲」
54歲的謝女士獨自撫養兩名子女,現居元州街一間200呎的劏房,6,200元的月租已佔她近半的家庭收入。她表示,自一年多前成功申請現金津貼後,每月增2,000多元收入,可用於補貼租金、伙食費、電費、小兒子的英文補習費等支出,生活有所改善,「開冷氣都可以開耐啲」。
從事飲食業的謝女士分享,多年工作使她膝蓋、手指等均出現勞損,故於本月中離職,計劃以現金津貼和大女兒的月薪應付生活開支,她則在休息一段時間後,才重返職場做兼職,幫補家計;唯離職不久後得悉下月底起暫停現金津貼,因擔心單靠女兒的收入未能支付所有生活支出、和小兒子在大學開學後的費用等,加上輪候公屋5年來仍未成功上樓,故立刻開始求職,但至今未能找到合適的兼職工作。謝女士盼政府能延長現金津貼至她獲派公屋為止。

獨自撫養兩名子女的謝女士表示,成功申請現金津貼後生活有所改善,「開冷氣都可以開耐啲」。(陳詠琳攝)
社協倡集中支援兩類基層住戶
為了解現金津貼試行計劃的領取情況及成效,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本月間透過問卷調查330名非綜援受惠家庭及非公屋住戶。結果顯示,受惠者最常將津貼用於「住屋相關」(89%)、「伙食費」(51%)及「子女教育及活動費」(43.4%);88.5%同意津貼刻可舒緩租金、水電、雜費引致的經濟及精神壓力,並有六成八人因津貼而搬遷至環境更理想的單位。
社區組織幹事張楚瑜指,香港經濟低迷、基層勞工收入下降,但政府連番縮減福利開支,如現金津貼、2500元學生津貼等,使八成九受惠者表示會對生活造成極大影響,需節衣縮食(68.7%)、扣減子女學習支出(45.4%)等,有四成三更稱將無法負擔現實的租金,因此認為政府面對公共財政考驗時,應將資源運用得宜,優先扶助弱勢及邊緣社群。
社協表示,現金津貼成效高、是德政,建議保留及恆常化現金津貼項目,集中支援低收入或有住屋困難的基層住戶,持續舒緩貧困戶的住屋、經濟和生活困難,減輕精神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