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七大奇蹟的印度泰姬陵被譽為人生必去其中一個地點。市民於即日起毋須遠赴印度,便可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透過沉浸式數碼體驗,感受它的壯麗魅力。泰姬陵是莫臥兒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賈汗為紀念執愛皇后而建。香港故宮正舉行的「莫臥兒王朝瑰寶」特展,展出逾百件珍品,展現莫臥兒王朝黃金時代的藝術成就,從一件件鑲滿寶石的展品中,市民可窺見昔日王室的奢華與工藝之美。

窗屏的紋樣設計和鏤雕工藝與泰姬陵主殿內的屏風十分相似,應為同一時期莫臥兒宮廷作坊的作品。(吳康琦攝)

吊墜上所有寶石均完美無瑕,並有戴勝鳥裝飾。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莫臥兒王朝瑰寶——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珍藏」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於即日起至明年2月23日聯合舉行,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獨家贊助。位於南亞的莫臥兒王朝在十六至十七世紀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皇朝之一,展覽分三大單元,展出逾100件珍貴文物;焦點展品包含一件鑲嵌祖母綠與紅寶石的白玉戴勝鳥吊墜。戴勝鳥在波斯文化中象徵智慧之王,此吊墜或曾為賈漢吉爾皇帝佩載,其「昆丹」鑲嵌工藝凸顯南亞珠寶獨特技法。同場展出的帶鞘坎查匕首,鞘身覆滿金工浮雕,推測是王室禮儀用具或帝王賞賜之物。
文具盒揭書寫文化
另一個裝飾華麗的文具盒揭開宮廷書寫文化。盒內配備蘆葦筆、墨水匣及削筆刀,精緻的金銀嵌飾顯示其為皇室貴族所用。莫臥兒文人書寫波斯文前,須以小刀將蘆葦桿削尖蘸墨,工序充滿儀式感。展中更可見沙賈汗皇帝手持巨型祖母綠的畫像,印證他對寶石的癡迷,以及王朝鼎盛時期的奢華收藏。
除令人目不暇給的瑰寶外,展廳中的「泰姬陵:永恆之愛與建築瑰寶」數碼裝置,以光影流轉重現陵墓的藝術精髓。與之呼應的實物展品中,一件紋飾繁複的大理石鏤雕窗屏更為奪目。此窗屏與泰姬陵主殿內原作同源,此大理石窗屏在紋樣設計和鏤雕工藝方面與泰姬陵主殿內的窗屏十分相似,應為同一時期莫臥兒宮廷作坊的作品。鏤雕的窗屏不僅可以將室外陽光引入主殿,投射的花卉狀光影更裝飾了建築本身。結合石棺上以半寶石鑲嵌而成的花卉紋樣。
跨文明對話是展覽主軸。一件明代弘治年間的黃釉盤,作為外交禮物流轉亞洲,見證中國與莫臥兒的藝術交流;莫臥兒玉雕師汲取中國紋飾創作的酒器,與乾隆朝仿製的莫臥兒風格玉器並置,像是兩大宮廷的美學共鳴。
首個伊斯蘭藝術展覽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指,展覽是首個以伊斯蘭藝術為主題,同時融合印度、歐洲和中國藝術元素的展覽。許多展品的設計融合中國元素,可從中看出當時的文化互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