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獅子山學會主席比爾.斯泰西(Bill Stacey)認為,自由市場是香港繁榮的基石。
訪問在中環一家餐廳進行,來自澳洲、前獅子山學會主席比爾.斯泰西(Bill Stacey)戴上一條印有亞當.斯密肖像的領帶——這是他多年來參加自由市場倡導活動的標誌。過去25年來,他一直在亞洲乃至全球推動市場改革與金融自由。從澳洲珀斯到香港中環,他的職業生涯跨越地域與領域,卻始終圍繞一個核心信念:自由市場是繁榮的基石。
來自澳洲珀斯的斯泰西,坦言自己選擇香港的原因很簡單:「更低的稅收、更自由的經濟環境。」1994年他首次來到香港,之後雖曾因亞洲金融風暴暫回澳洲,但最終仍選擇回流。「香港是一個真正的國際舞台,尤其是在金融領域——這裡的機會和挑戰都更大。」
他的父親曾在澳洲經營小生意,目睹1970年代政府對市場的高度干預如何導致通脹高企、企業難以生存。這段經歷深刻影響了他對自由經濟的信仰。「我看到政府過度介入如何摧毀繁榮——不僅是企業,連工人也未能受益。」

斯泰西認為,人民幣穩定幣可能是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憂慮港財政儲備下降
去年,香港重奪「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榜首位置。斯泰西認為這一成績值得肯定,但也指出隱憂。「香港的經濟自由建立在兩大支柱上:法治與穩定的貨幣制度。」但他提醒,香港的財政狀況令人擔憂:「政府支出佔GDP比例持續上升,財政儲備在過去五年間下降超過50%。這是一個支出問題,而非收入問題。」
他認為,香港若要維持自由經濟地位,必須嚴格控制預算,避免過度擴張政府職能,強調「大市場、小政府」不僅是口號,更是香港成功的根本。
談到近期熱門的穩定幣議題,斯泰西表現出開放而審慎的態度。「如果穩定幣能提高交易效率、降低成本,市場自然會接受它。」但他也強調,這不應是政府主導的過程。「最好的方式是讓私營部門在明確規則下自由競爭。」
他特別指出,人民幣穩定幣可能是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如果人民幣能通過數字化形式更高效地流通,其國際使用的範圍將會擴大。」但他也承認,這與中國的資本管制政策之間存在張力。「數字化越是發展,資本管控的難度就越大——這是一個需要平衡的課題。」

雖然房地產市場表現疲軟,斯泰西仍對香港保持信心。
不應害怕外來人才競爭
對於香港近年爭議不斷的輸入外勞政策,斯泰西態度明確:「經濟不是零和遊戲。一個活躍的經濟體應該歡迎外來人才,而不是害怕競爭。」他以自己為例:「我就是一個移民。香港的歷史本身就是由無數來自各地、尋找機會的人所寫成的。」
他引用奧地利經濟學派學者米塞斯的觀點指出,人的自由流動是經濟自由的重要組成部分。「問題不在於是否開放,而在於如何設計制度,確保移民是通過就業而非福利制度融入社會。」
儘管近期香港零售業、房地產市場表現疲軟,斯泰西仍對香港保持信心。「當前的低迷部分源於人民幣匯率走弱帶來的購買力差異,但這只是周期性的。」他指出,香港貨幣基礎近期開始增長,股市成交也有所回升,這些都是積極的信號。
他尤其強調香港法治和普通法制度的重要性:「無論是企業重組還是金融創新,香港的司法體系仍是亞洲最可靠的之一。」
採訪最後,斯泰西鼓勵香港年輕人保持開放心態與世界視野。「語言能力、跨文化溝通、數字化轉型——這些都是未來的關鍵。」他笑說,「我當年也是因為想看更大的世界才離開珀斯。香港的優勢在於,你在這裡既能接觸全球市場,也能保持與中國內地的緊密聯繫。」
而無論未來如何變化,他說:「這裡仍然是我最值得期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