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18-05-09 06:00:00

出口上月回勇 中美順差增44%

分享:

【雙 雙 向 上】 中美貿易戰問題未解決之際,內地公布上月進出口表現均勝市場預期,出口更回復增長,以美元計,出口按年升12.9%,勝市場預期增6.3%;進口增速進一步加快至21.5%,貿易重新錄得順差,達到287.8億美元(約2,244億港元),較市場預期順差277億美元為佳,3月錄逆差49.83億美元。至於上月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為221.9億美元,按月增長43.8%。
 

分析認為內地全年進出口仍有近雙位數增幅。 (中通社)

分析認為內地全年進出口仍有近雙位數增幅。 (中通社)

恒生銀行(011)首席經濟師薛俊昇對傳媒指,雖然環球經濟增長減慢,但對內地產品仍有需求,加上受去年低基數影響,以及大宗商品價格回升,令貿易數據理想。不過,他料下半年內地經濟將放緩,以及受高基數效應影響,內地進出口將受壓,但估計全年進出口仍有接近雙位數增幅。薛俊昇又認為,美國要求中國削減貿易逆差的要求,加上屬結構性問題,預料逆差問題會持續,難在短時間內解決。

上海證券認為,中美貿易糾紛仍然未影響內地貿易發展,而上月人民幣匯價波動,亦減慢貿易糾紛對內地的影響,預料內地外貿發展將可維持平穩。恆豐銀行分析師李海靜對外電指,4月進出口回升,主要受惠外部形勢整體保持良好,主要經濟體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短期雖有波動但仍保持在高景氣區間,但中美、美歐貿易摩擦不明朗,或對外需產生影響。


金管局抗震能力大增
金管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指,現時本港無論銀行體系總結餘、貨幣基礎和外匯基金的外幣資產,均大幅高於20年前水平,抗震能力明顯提升。若炒家要重施20年前「雙邊操控」故技,即借入大量港元去沽港元,同時衝擊香港貨幣及股票市場,所需資金是以千億元計。

該局稱,除銀行總結餘外,外匯基金票據和債券都是貨幣基礎組成部分,現時大部分由銀行持有,未償還金額逾1萬億元。當資金流出時,可為銀行體系提供強大流動性緩衝,可減低本港利率出現過分波動。

美元兌其他貨幣普遍造好,美匯指數突破93,曾升0.2%,報93.01,為去年底以來最高,市場關注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伊朗核協議取態,澳元兌美元曾報0.7468,跌0.6%,歐元兌美元曾報1.1887,下滑0.3%;美元兌日圓曾報109.04,減0.05%。人民幣兌一美元在岸價曾報6.3678,減0.02%,離岸價曾報6.3649,跌0.08%。
 

金管局稱炒家「雙邊操控」衝擊香港成本高。   	     (資料圖片)

金管局稱炒家「雙邊操控」衝擊香港成本高。 (資料圖片)

港匯曾觸及弱方兌換保證
港元匯價偏軟,兌一美元連續兩日曾觸及7.85弱方兌換保證水平,期後曾報7.8495;本港銀行短期拆息向下,隔夜息回落至約0.21厘水平,為逾兩周低位,與按揭息關係密切的1個月拆息則回落至約1.16厘,惟3個月拆息續升,見逾9年高位,連升17日,迫近1.75厘,報1.74696厘。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