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樓價高企,港人仍需不吃不喝22年才能上車。(資料圖片)
香港樓價高企,市民置業困難。瑞銀日前發表2023年《全球房地產泡沫指數》報告,顯示過去兩年全球通脹及利率飆升,令全球金融中心房地產市場失衡情況平均急劇下降。在報告追蹤的25個城市中,香港自報告於2015年發布以來,首次跌出樓市具泡沫風險的分類,排行第六,回落至2017年水平,但瑞銀指樓價仍被高估。而目前僅蘇黎世及東京兩城市,仍處於房地產泡沫風險類別,較一年前9個城市大幅減少。
瑞銀報告顯示,本港的房地產泡沫指數達1.24,跌至第六位,報告指,自有關研究開始以來,香港一直處於泡沫風險水平。而香港經通脹調整後的樓價在2022年中至2023年中下降7%後,已重回2017年的水平。
家庭隨著人口增加,過去4個季度的槓桿亦趨於穩定,租金幾乎沒變動,惟內地的高抵押貸款利率和緩慢的經濟復甦給住房需求帶來壓力。該行認為香港樓市的價值被高估。而庫存上升表明房地產市場在不久的將來將持續疲軟。


置業是不少港人面對的難題。(資料圖片)
港人置業負擔能力眾城市最差
此外,港人置業負擔能力在25個城市中表現最差,以專業技能服務行業(Skilled service worker)為例,若要買入面積約650方呎的單位,樓價平均為年薪的22倍,即就算不吃不喝也要以22年收入才能上車,拋離日本東京的15年及法國巴黎的14年。

料樓價進一步下跌
報告又提及,以前處於泡沫風險區的多倫多、法蘭克福、慕尼黑、香港、溫哥華、阿姆斯特丹和特拉維夫,目前均處於估值過高的區域。與去年相比,邁阿密、日內瓦、洛杉磯、倫敦、斯德哥爾摩、巴黎和悉尼的房地產市場也持續被高估。
在榜單中,蘇黎世的房地產泡沫指數達1.71,全球稱首。緊隨其後的為東京,指數達1.65。第三至第五位為邁阿密、慕尼黑及法蘭克福。此外,上述研究中,瑞銀分析全球25個主要城市的樓價,由2022年中至2023年中,實際樓價平均下降5%,價格並可能進一步下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