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0-05-18 04:30:00
日報

腫瘤科人性化的一面:紓緩治療

分享:

腫瘤醫學在生物科技方面的發展一日千里,而人性化治療的相關研究,近數十年間亦大有進展。


現代紓緩治療的發展始於六十年代的英國。身兼護士、社工和醫生三重身份的先行者桑德絲博士(Dame Cicely Saunders)於倫敦創立了現代第一所臨終關懷機構「聖克里斯多福安寧療護醫院」(St Christopher’s Hospice),推廣全人關懷的紓緩醫學理念,全面關顧病人及其家人的身體、心理、社交和靈性上的各種需要。團隊亦開展了癌痛控制的各樣研究,並確立多學科團隊的紓緩治療服務模式。


本港第一所紓緩治療中心於1982年成立,至今所有公立醫院的癌症中心都已設有紓緩服務團隊,內科和腫瘤科亦已設有紓緩專科醫生培訓。至2018年全港共有360張紓緩治療病床,有慈善組織亦成立了私營紓緩醫療中心應付日益增長的臨床需要。


近十年,紓緩治療的世界趨勢是為病人提供更早的介入服務,令病人可以接受紓緩科和腫瘤科結合的服務。現時已有大量研究證明,更早的紓緩治療服務能改善晚期病人及其家人的生活質素,並減少抑鬱和焦慮的風險,甚至延長病人的生存期。本港紓緩治療服務從過去集中服務臨終病人,逐漸擴展至推行早期介入服務,讓晚期癌症病人能更早得到適切的紓緩治療,以減少身、心、社、靈各方面的痛苦。此外,本港紓緩治療服務亦已逐步擴展至其他慢性疾病,例如腦退化和慢性器官衰竭情況;兒科腫瘤科也有其獨立的紓緩治療團隊。


作者為港大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臨床助理教授林泰忠醫生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