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17-02-27 06:00:00

治愈房顫仍存中風風險?

分享:

確診某種疾病後,醫生自然會思量治療策略。心房顫動可引致兩種情況:中風及心臟衰竭,所以治療策略必須預防這兩大併發症的出現。

心房顫動屬退化疾病,年紀愈大、風險愈高,無論用藥物減慢心跳、或以手術(如導管射頻消融術或冷凍球囊消融術)防止心跳紊亂,都不易根治。舉例陣發性心房顫動個案,七成患者在手術治療後,可達致3至5年內沒有復發的「接近根治」的效果。若患者心跳發作時極為不適,而用藥無助控制病情,為維持生活質素,可考慮手術治療。

中風這種併發症,生死攸關,不得不及早預防。心房顫動引致中風,皆因為心臟有一名為左心耳的「堀頭路」位置形成血塊,若血塊脫落而沖往頸部或腦部主要血管,可致中風。薄血藥可全身性減低血塊形成的機會,是現時第一線及絕大部分病人採用的治療,而新一代薄血藥,較傳統薄血藥華法林使用方便。但因抗凝血藥也會增加出血的風險,曾患腦出血或出血風險極高的病人,醫生會考慮建議病人接受「左心耳封堵術」的新型手術治療,防止左心耳的血塊流出,預防中風。

已接受心房顫動導管消融術治療的患者,是否代表中風風險也會減低?現時醫學界仍未能確定,心房顫動未有復發是否代表並無中風的風險。大部分專家建議這類患者,仍需根據「CHA2DS2 VASc」計分制,採取各種預防中風的策略,包括用藥及維持良好生活習慣等。

(心房顫動系列完)


作者為「測隱知心」長者外展大使計劃醫學顧問團隊召集人及心臟科專科醫生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