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1-03-15 12:30:00

黃曲霉毒素致肝癌

分享:

傳統節氣驚蟄之後,氣溫逐漸回升,雨水量開始增多,令人煩擾的回南天隨時會到來,屆時食物受潮發霉的機會也將明顯增加。食物發霉,即食物中孳生霉菌,其中很常見的黃曲霉菌可產生黃曲霉毒素,這種目前為止最強的致癌物質,可導致人體發生急性或慢性中毒,引致急性肝臟受損、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問題。

肝癌在本港最常見癌症中排名第五,致命癌症排名中則為第三,想要有效預防肝癌的發生,日常飲食中除了少飲酒避免傷肝,也要提防環境中可能接觸到的黃曲霉毒素。

黃曲霉毒素較常見於發霉的花生、粟米、穀物和其製品當中,動物也可透過進食受污染的飼料令毒素積存於體內,故動物乳製品及肉類製品中亦會發現黃曲霉毒素。若不慎進食含黃曲毒素的食物,如在短時間內攝取較大量黃曲霉毒素,可引致人體出現急性中毒;患者會出現肚痛、嘔吐,同時肝酵素急劇上升等問題,顯示肝臟正在受損,嚴重時甚至可以致命。不過,在目前嚴格的食物安全監察標準下,急性中毒個案已少之又少。

若是持續誤服含有黃曲霉毒素的食物,即使劑量不大,亦有可能出現慢性中毒,導致肝臟逐步受損。世衛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指出,黃曲霉毒素具有基因毒性(破壞基因),並將黃曲霉毒素B1、B2、G1、G2和M1列為第一類致癌物,當中以黃曲霉毒素B1的致癌作用最強。若本身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同時攝入黃曲霉毒素,其肝癌風險較非乙肝感染者高出約30倍。

黃曲霉毒素無色無味,更是一種「煮不死」的致癌毒素,並且食物發霉顯然易見,大眾應避免食用任何發霉食物,食物若已經發霉請整個丟棄。有些人誤以為,去除食物表面肉眼可見的霉菌後,食物可照常食用,其實菌絲可能已侵入食物深層,毒素甚至可能蔓延到整個食物,所以還是不吃為好。

香港入春以後天氣開始變得潮濕,大家記得做好防潮措施,包括把食物放入乾淨容器,並存放於乾燥通風的地方,減低食物受霉菌感染的風險,保障進食者的安全。

Ad Block

撰文: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寬耀

張寬耀

張寬耀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