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娛樂
2017-01-18 06:00:00

《十個拆彈的少年》 歷史不容許的友誼

分享:

 《十個拆彈的少年》代表丹麥競逐奥斯卡最佳外語片,由真人真事改編,但將原本的英國軍官換成現在的丹麥國籍,加強了事件的矛盾和諷刺。
 

故事講述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後,德軍因錯誤估計盟軍會由丹麥沿岸搶灘登陸反擊,於是在當地沿岸埋下二百多萬枚地雷,結果盟軍在法國諾曼第登陸。丹麥沿岸變成無人敢涉足的死亡區域。


嘲諷歷史
盟軍想到「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下令德國年輕戰俘負責徒手清理他們國家遺下的地雷,丹麥先鋒隊上尉伊賓(米基布科斯格飾)派遣中士卡爾(羅蘭慕拿飾)負責統籌掃雷行動。這班經驗不足的德國少年,憧憬「任務」完成後能重返家園過新生活。無論他們如何憧憬未來,首要的,還是要活下來,掃雷令他們飽受肉體及精神折磨,而卡爾中士和這群少年相處時,竟開始同情他們。
香港早前公映的《絕地戰場》,亦是描述軍人身陷地雷陣的可怕。地雷的殺傷力,有時未會致命,但把肢體炸碎,感覺恐怖,對敵方構成心理威脅。
《十》片充滿歷史的嘲諷,讓德國戰俘清理德軍地雷,難免令人有「自作自受」及「抵死」的痛快感覺,但導演馬田贊夫列卻能退後一步,以更冷靜的角度審視戰爭如何扭曲人性。本片是一部感人的反戰電影,卡爾和德國少年們慢慢產生的友誼,最教人感慨。原先,丹麥軍方視這些德國少年為死不足惜的戰敗者,沒有為他們提供基本糧食。德國少年因飢餓偷吃被污染的飼料而集體中毒。


較《絕地戰場》克制
畢竟人非草木,嚴厲的卡爾漸漸發現這些戰俘都是單純的少年,來自德國的低下階層,無情地被送上戰場,沒有正常地經歷成長期,他們各有自己的回家夢,但眼前的地雷陣,毋疑是一場永遠不會甦醒的惡夢。
《十》片回到當年的真實場景拍攝,據悉,現在的丹麥仍有部分地區未解除地雷警報,電影呈現了海天一色的優美景觀,毋疑是更具諷刺性。相對《絕地戰場》,本片較為克制,沒有迫令觀眾面對拆解地雷時,「爆與不爆」的心理威脅,許多爆炸場面,都是在鏡頭外突如其來。導演最著眼的,還是卡爾與德國少年們那段「歷史容納不下」的友誼,戰爭令敵我分明,正如卡爾的上司說:「別同情他們,他們終究是軍人,拿了武器就是在戰場上殺我們同胞的人。」
卡爾和德國少年的關係有段「小陽春」——大家相處融洽,卡爾還容許他們放假,大家還一起開心地踢足球……可惜,一件突發事故摧毀了美好時光,無情地將卡爾帶回殘酷現實。
不過,結局還是教人激動的。卡爾的一個決定,證明人性仍然存有希望。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