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娛樂
2020-09-11 04:30:00
日報

看《天能》前,回看Nolan(下)

分享:
狄卡比奧最後是在現實還是夢境?Nolan曾經說,他是回到現實世界——因為他也有子女,他希望狄卡比奧的角色可以跟子女重聚。

狄卡比奧最後是在現實還是夢境?Nolan曾經說,他是回到現實世界——因為他也有子女,他希望狄卡比奧的角色可以跟子女重聚。

首先必須確認一點:如果Nolan沒有拍以下的電影,我根本不能寫這一篇文。時間,大可以用不同角度去看,但次序,不能撈亂。 


1.有些電影的散場,永世難忘。


2.像十年前在尖沙咀看《潛行凶間》(Inception)。腦裡還縈繞著那個陀螺,步出戲院,走到商場某Corner,眼前是一排新舊夾雜的樓,我問自己:是真實世界還是夢?


3.老實,《潛行凶間》絕不深奧。(除了最後一場狄卡比奧返到老家見到仔女)至少Nolan還會跟你講清楚哪Part是現實哪Part是夢(就算夢中夢都依然是夢),不像David Lynch的《失憶大道》(Mulholland Drive),由頭到尾都沒有講明我們目睹的原來是夢,是某個不滿足現實的人用來呃自己的美夢。當然,Nolan不是要做David Lynch,自從成名後他一直在拍的都是大片——電影公司掉一大嚿錢出來希望你能夠幫他們賺到更大嚿錢的大片。


4.有幸拍大片的荷李活導演,不少,為了完成這個由資方給予的Task,他們都(在老闆掣肘下)嚴守某些拍大片原則,Nolan一樣有,例如暴力處理,一直克制,因為一旦多滴血,隨時改動電影評級,直接導致減少大一批觀眾。


5.但同時他又嘗試加入少少不同,可能是形式、可能是敘事方式,也可能是一些過去沒有人處理類型片的形式格式,試圖動搖各種世人睇慣睇熟的類型片。像《潛行凶間》,以類型劃分,其實是Heist Film,交代一個由策劃到行動的盜竊過程,只是Nolan加入了「夢」,讓一切在夢中進行,處理的不再是具體的事物,而是抽象的概念。亦由《潛行凶間》開始,有班人形容Nolan的電影「燒腦」——首先其實我好憎這個中文詞語,OK,就算真的講「燒腦」,電影史上有大把電影比Nolan的更加「燒腦」(有些直情燒壞腦),Nolan電影之所以催生這個共同感受,只因沒有人會用這種較迂迴的方式去拍大片,畢竟所謂大片,講得難聽一點,本質就是庸俗。庸俗前提,不需用腦。
 

《天能》,Nolan第十一部作品。

《天能》,Nolan第十一部作品。

《鄧寇克大行動》,戰場上人人平等。

《鄧寇克大行動》,戰場上人人平等。

6.《黑夜之神:夜神起義》(The Dark Knight Rises)絕不「燒腦」。作為一個三部曲的完結,繼續借用漫畫原著幾個經典中篇,綜合而成Bruce Wayne最後的故事。


7.《星際啟示錄》(Interstellar)是Nolan對太空電影的致敬。太空電影,不是指《星戰》那種,而是有關人類怎樣克服地心吸力衝出大氣層探索外太空的電影,他認為,這種電影展示了人類求知的勇氣,只是這種勇氣消失了。偏偏Nolan沒有好實淨地去拍一次太空行動,反而描述了一段距離唔知幾多百萬光年的父女情。男主角滯留某星球回到太空船後才發現,隊員已變成阿伯,身在地球的女兒亦已長大成人,而自己只不過虛度了一天——這段幾乎被時間撕裂的父女情,堪稱Nolan作品中最動人的Drama。


8.由未來太空回到二戰戰場。在《鄧寇克大行動》(Dunkirk),時空,被化成為說故事的形式,分成三部分,交錯地交代不同崗位的人,怎樣參與這場歷史,明明最有人氣最靚仔的Tom Hardy,被安排全程匿在戰機笠住口罩——在Nolan這次歷史描述,沒有單一的英雄,沒有過去戰爭片近乎必備的浴血煽情,戰場面前,人人平等地渺小,會怯會累會失常,但有一些,也會展示人性的美好,渺小而偉大。


9.Nolan當日拍膊頭搵班Friend拍攝《Following》時也是渺小的,因為想拍電影,就努力為自己找機會拍電影;終於有機會拍,就努力去拍——不只努力,還專注地拍,以及用不符合潮流的方式去拍:人人歌頌3D,他不拍3D;人人貪方便用CG,他盡量減少CG;人人拍數碼,他偏要拍菲林。他努力保存電影的一些傳統價值。


10.我真心佩服Nolan。

《星際啟示錄》的父女情,好睇。

《星際啟示錄》的父女情,好睇。

《黑夜之神:夜神起義》的貓女,正吖(即使她沒有用Catwoman這名字)。

《黑夜之神:夜神起義》的貓女,正吖(即使她沒有用Catwoman這名字)。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