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20-03-30 04:30:00
日報

不用新思維 無法救經濟

分享:

特區政府的防疫與救市政策屢遭民間批評,原因是在環境出現突變的時候,仍跳不出傳統思維的框框。以試圖立例暫停酒吧賣酒為例,為甚麼不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做得徹底一些,乾脆限制沒有必要的群體社交接觸呢?而是不湯不水,容許酒吧繼續營業,卻不容許酒吧賣酒呢?

我相信原因主要是政府財政上的考慮,因為如果不許酒吧營業,政府就責無旁貸,要承擔酒吧被禁止營業的經濟損失。但如果只是禁酒,仍可營業的酒吧,就有一定的責任去改變營業模式,自找生存空間。後者政府須承擔賠償會少一些;於是就想出這種「縮骨」思維的政策。

作為政府,在制訂政策時,當然要考慮財政負擔的問題。但抗疫關乎人民生命,以及疫情過後社會能否如常運作的問題,茲事體大,將它比喻為世界大戰也不為過。那就必須特事特辦。試想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戰國在決定如何為前線提供軍需物資時,會考慮實戰的需要,還是只考慮原有的財政預算呢?

在這種思維下,美國才會決定一次過拿2.2萬億美金(17.16萬億港元),作為挽救經濟的首筆撥款。這筆錢相當於美國一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0%。如果香港也拿10%的GDP出來救市的話,就得先一次過撥2,850億元。只是特區政府的官員,大部分都沒有這麼大手筆用錢的經驗;但今次的疫情確實比人們原先意料中嚴重,不用新思維,根本無法挽救定將嚴重受損的經濟。

香港沒有聯儲局,但政府有約相等於兩年GDP的盈餘,一樣可以用來買債,以及買其他性質的資產,包括買股,買樓,首要任務是維持資產價格水平,避免出現通縮。只要資產價格不大量蒸發,市民就可以維持消費意欲,並利用過往累積的財富來生活,香港的內需動力就可以維持。97年最傷的地方,是政府沒有及早用買資產的方式來阻止通縮的出現,導致市民要捱了近6年的苦日子。

我這種建議雖有違傳統做法,卻是最為宏觀及易見效的方法。此外,我還建議政府,同時還得向社會上的人與企業進行補貼,讓人可以活下去,讓企業可以撐下來。這樣,疫情過去後,經濟才可以迅速復甦。否則,人死不能復生,企業倒閉了亦重建需時,香港可能從此沒法重回國際大都會的俱樂部。

政府可以按各行各業受疫情影響的程度,補貼企業固定成本的差額,前提是企業得繼續經營,不許裁員。這樣,社會才可以抵受得住疫情的衝擊,才可以安穩地度過盡量減少接觸的艱難日子。

這種透過救企業去救個人的做法,好過直接派錢給個人。於個人而言,有工做總好過去領失業金;於企業而言,有得經營下去,才會有翻身的一天。但要這樣做,社會亦得不再在先救個人還是先救企業的問題上糾纏下去。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