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9-01-23 06:00:00

中環灣仔繞道帶來的感想(上)

分享:

中環灣仔繞道在剛過去的周日正式通車,大幅度減少北角到中環的行車時間,但是否一併解決中環繁忙時間大擠塞則未必,因為繞道的目的就是繞過中區。如果利用繞道去中區難免一樣受到現有路面容量所限制。

繞道的構思,可追溯到《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整個計劃分5期進行。添馬公園與交易廣場之間的土地就是由首兩期提供。興建繞道是第三期,在2002年底獲行政會議批准。
 

回歸之前,政府已經為中區商業用地短缺而煩惱,考慮過不少做地選項,由克制的,到幾乎把維港填去一半的,都曾被考慮,引發民間不少討論,更觸動不少市民反對無止境地在維港填填海造地的建議。當中在1995年成立的保護海港協會反對聲音最大。時任立法局議員陸恭蕙在1996年向立法局提交《保護海港條例》,翌年獲得通過。條例訂明,海港須作為香港人的特別公有資產和天然財產而受到保護和保存,為此目的,設定一個不准許進行海港填海工程的推定。

2003年初,反對團體認為《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第三期的工程項目違反《保護海港條例》提出司法覆核。經過一年多的聆訊,法庭裁定如果要在維港填海必須符合三個條件,分別是:有迫切性、具充分理由及有即時需要;沒有其他切實可行的選擇;及對海港造成的損害減至最少。

我當時是房屋及規劃地政局長,面對覆核嚴陣以待,組成一隊由鄭若驊大律師領導的法律團隊,代表政府在法庭詳述政府為何建議進行有關工程,及於有裁決後,按照法庭的決定敲定更新的工程項目,確保滿足法庭所訂下必須條件。

其實這些大規模道路工程計劃都導致很多的反對聲音。在回歸前的八十年代,曾建議一條天橋接駁夏慤道及林士街天橋,改善畢打街與干諾道中交界的十字路口的流量,但遭到非常多的反對聲音,包括環保人士、運輸專家、普通市民、及鄰接建議走線的酒店及其他商業大廈業主。結果政府最後放棄大部分架空天橋,但在畢打街干諾道交界處興建地下通道去平衡交通需要,及不阻擋有關商廈及酒店的窗外觀景。(因篇幅所限,文章下半部於明日刊登,敬希垂注)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