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21-07-30 04:30:00
日報

改革開放的道路還要走下去嗎?

分享:

近日中港股市大幅下跌,單是周一周二兩日,就跌掉了超過兩千點。市場人士認為,出現這麼大跌幅的原因,是擔心中國的國策會進一步向左轉。

所謂向左轉,是指政府的角色愈來愈主導,市場自行調節的空間愈來愈小。領導人一聲令下,政策說變就變,全無先兆。投資者覺得這樣的環境很不靠譜,很難預估將來還會有些甚麼事情發生,唯有對中國市場避之則吉。

毛澤東死後,鄧小平推行改革開放。當時,內地民間仍受文革式的極左思想影響,有人質疑鄧小平的做法是在走資本主義道路,而不是走社會主義道路。鄧小平沒有從理論層面與這些人展開辯論,而是主張「由實踐去檢驗真理」。大家先不要在「姓資」與「姓社」的問題上浪費時間,不如實實際際地去嘗試一下他提議的改革方案,讓實踐的結果來檢驗,開放政策對社會、對國家、對人民是否真有好處。

鄧小平的具體做法,是叫中央做少些,讓地方可以做多些,叫政府做少些,讓民間做多些。如是把市場機制引入了中國。此外,鄧小平又以讓少數人先富起來為名,令民間可以有資本積累,可以擁有私有財產,可以經營自己的生產。如是讓民企可以在中國持續發展起來。中國企業現時所行的股權制,其功能就在於保障資本擁有者對企業的管理權與利潤分享權,本質上就屬於資本主義。

因此,嚴格一點來說,鄧小平的改革開放,不但為中國引入了市場機制,還為中國引入了資本主義。有人以為,中國只有國家資本主義;其實中國還存著大量的民企,僱用了超過一半的勞動人口,中國的經濟含有大量民間資本主義的內容。

鄧小平是一個實用主義者,他利用「不談姓資姓社」作幌子,一次過把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引入了中國,令中國的社會結構出現基本性的改變。沒有這種改變,中國的經濟不可能起飛,中華民族亦很難進行民族復興。

作為實用主義者,鄧小平善於「立功」,卻不善「立言」。中國的改革開放,只有實踐上的成功,卻缺乏理論上的突破。結果,改革開放後發展出來的理論,並不能用來解釋實踐,亦不能用來指導實踐。在缺乏完整理論作支持的情況下,中國的改革開放道路能不能走下去,變成完全視乎掌權者的取捨。掌權者若是想作其他的新嘗試,社會上就缺乏既有的理論去提出異議,只能靠實踐去檢驗。要整個社會去做實驗,人民要付出的代價可能很大。

Ad Block

近年,中國「國進民退」,中央經常以舉國之力去辦大事,導致政府的角色愈來愈重要,而民間可發揮積極性的空間愈來愈小。這似乎與鄧小平改革開放的路向並不一致。商界覺得中央的路向似乎在向左靠,商界活動的空間愈來愈狹窄,唯有在投資上轉向保守。如是導致股市大幅調整。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