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21-10-15 04:30:00
日報

政策的貧困與「下流社會」

分享:

因為居住環境及收入差距造成的貧富懸殊問題,沒有因為政府幾年前制定了貧窮線及加強扶貧措施而明顯舒緩。因為退休保障制度不完善,長者貧窮現象也仍然嚴重。最低工資制度又搞到不湯不水,在職貧窮仍然普遍;居住成本高企及公營房屋建屋量偏低,令不少人的實質生活方式仍然貧窮。大比例赤貧現像雖似不復存在,但日日都出現在鬧市的拾荒長者,生活在極其惡劣環境的劏房戶,都在說明富裕城市中仍然難免有貧窮,更何況在城鄉差距及地域差異仍然十分大,社會分層及利益分化也隨着經濟改革而越趨尖銳的中國社會。

另一方面,代際矛盾及機會差異也更為突出,中港亦然,只是表現方式有異。在今天香港,年輕世代生活方式的貧困化及生活期許的降低,與日本社會學家所描述的「下流社會」有很多共通之處,值得各界警惕。如果政府仍然繼續以現在採取的方式不斷打壓年輕人,意圖以權勢去扼殺年輕人的夢想,否定他們的訴求,消滅他們的聲音,又意圖透過控制思想手段來壓抑他們的自主與能動性,最終結果必然是扼殺了社會的創意及變革動力,這樣的社會但不會繼續有發展,反而只會不斷倒退。只追求政治正確,結果必然是政策的貧困。

在中國大地,仍然普遍存在的貧窮問題往往被美麗的政治修辭掩飾,或者被政治正確的宣傳淡化,但問題不會因為一句「已經全面達致小康」便不再存在。人口急速老化造成的危機及壓力很快便會逐步浮現。年輕世代面對充滿政治禁忌及思想禁區的社會,又因為經濟發展進入飽和期,經濟不再是膨脹式地發展,新增的機會減少,兼且被中生代以上的成年人壟斷,新世代的發展前景並不樂觀。近期成為熱談的「躺平現象」正好說明了他們的處境,而且似乎還會惡化下去。

意志及心態的下流、個人期許的降低、求真求進步動力的減退,對社會期望的消失,正是令下流社會變成一個無可避免的社會發展趨勢的主要原因。究竟是誰先下流?
  周三、五刊登

政策的貧困與「下流社會」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