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21-05-07 04:30:00
日報

好公司好生意

分享:

從來都認為,要有實現社會效益,就要動用商界。商界一般較有錢、有資源,更重要的是,有諗頭。以往商界都會利用這些諗頭去為公司賺大錢,當然無可厚非。但隨著社會對商界的期望越來越高,股東已不只關注公司報表上賺幾多錢,顧客也不只是一味揀最便宜的產品或服務,甚至員工在出糧之餘,都會睇下老闆是否一個有良心的人。大家都期望所選擇的公司或品牌是有社會責任。這個轉變,一開始或許由「焗住要做」開始,例如早年港交所推行的「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報告」,要求上市公司在每年都要披露企業在這三方面的表現。我見過不少公司逼住找一些慈善機構合作,又或者滾水淥腳地成立義工隊。這也難怪,要搞社會責任,對不少中小企而言,全都是成本和時間。但這種「焗住要做」的起步方式,無形中令公司明白現今市場對商界的期望,而在焗做這些形式化ESG的同時,不少公司開始會諗,橫豎都要做,是否可以更有效益?與其就咁捐錢俾慈善機構,是否可以直接聘用弱勢社群工作?在生產流程中是否可以用一些環保的原材料?大家開始將ESG融入營運當中,甚至各大企業會利用自己的強項,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幫到社會。例如有寬頻網絡公司在疫情期間送出免費上網服務予低收入家庭,等小朋友在家安心上網課;亦有廿四小時連鎖快餐店「隻眼開隻眼閉」,容許無家者留在餐廳過夜,舒緩露宿問題。事實上,企業亦漸漸發現ESG並非單向付出,公司都會受惠。以我公司為例,剛剛與六間銀行簽訂了與可持續發展表現掛鉤的銀團貸款,簡單嚟講,只要公司ESG表現持續出色,就可獲得較低利率的貸款。邊個話ESG係一個負擔?

上星期我參與了香港管理專業協會與香港社會創投基金的一個活動,雙方未來會合力在商界推動「使命企業」(Business with Purpose)的理念。大家深知商界並非「善堂」,不可能一味行善,因此他們會協助商界以自己的所長,配以創新的方法,一方面為企業提升價值,同時又可以紓緩社會問題。其實,有時唔使諗得太複雜,做好人,做好公司,自然就有好生意。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