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20-06-23 12:15:00

市場冰火兩重天 呼喚通關莫遲延

分享:

現時,香港金融市場和非金融市場可謂冰火兩重天。金融市場方面,一方面各國救市措施頻出,以印鈔刺激經濟;另一方面京東、網易等大型中概股回流香港,港股市場氣氛活躍。因此,金融市場在宏觀財政政策及「新科技」概念的雙重催化下,穩中向好。上個周末,騰訊和港交所的股價更升到2年新高。但非金融市場方面,例如零售業、航空業就非常慘淡。尖沙咀廣東道4間連續吉鋪、中環Swatch旗艦店提早半年退租、國泰航空需要政府斥資近300億元拯救、上月破產呈請超過2,000宗……近日的這類新聞層出不窮。

香港本地購買力是有限的。自受疫情封關以來,非金融市場各類打折從未間斷,但市場不振是事實。反過來,金融市場受到的承托資金,不少來自內地。香港和內地緊密聯繫,從來不是一句空話。

因此,加快研究和內地互認「健康碼」、恢復通關,使非金融業獲得承托,迫在眉睫。截至6月19日,已有31類人士獲得強制檢疫豁免,但這只滿足了很小一部分兩地交流的需求。以企業為例,一般來說一個企業只有最多兩個名額,遠不夠業務需要。再者,截至目前,跨境家庭、跨境工作的普通市民,他們的通關需求仍未受到照顧。而這些和內地有密切經濟、血脈關聯的市民,正是支持「一國兩制」的中堅力量。

開通「健康碼」的前提是核酸檢測,政府應該認真借鑒內地的檢測方法,做到檢測結果出得快及費用可控。現在,本港獲認可化驗的機構不過10多間,當中包括私家醫院和私營化驗所,費用上千。政府是否能發動更多機構的力量?比如,本地卓健等連鎖醫療集團,可以動員它們的化驗能力嗎?能否借用臨近城市的檢測能力?比如,請澳門及內地認可的提供核酸檢測機構在香港提供服務,或者將核算檢測樣本批量運到臨近城市檢測,可行性如何?

我們大概率要和新冠疫情共存一段時間。政府如何發揮智慧,在防疫同時照顧經濟、社會的需求,照顧普通市民的切身利益,值得當政者深思。

Ad Block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

楊田田

 

(本會提倡價值多元,故任何本會會員發表之文章並不代表本會立場。)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