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8-09-21 06:00:00

自己不賺錢 還害到全行都難賺錢

分享:

美國QE期間,中國亦推行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一些標榜互聯網概念的新生意,就不難找到願冒風險的投資者。BAT的成功,更會資金對這類生意趨之若鶩。
 

然而,過多資金的流入,對行業並不一定是好事。有記者質疑我這個說法,問我是否因為自己的公司沒有用OPM(other people’s money),所以才覺得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我說,我覺得葡萄是酸還是甜,只是小事一樁;但互聯網概念公司手上有錢,就會亂花,生意不賺錢,也可以長期做下去,破壞行業的整個生態環境。

經濟學上有所謂擠迫效應。這本來是指政府投資過多,可能會擠迫掉私人企業的發展空間;但資金過度流入互聯網企業,對傳統的經營者一樣會產生擠迫效應。若果互聯網企業提供的服務真是比傳統企業好,那傳統企業活該被淘汰。問題是互聯網企業之所以能提供較好的服務,並非建基於自己的營運效益高,而是建基於他們的燒錢能力。舉個簡單一點的例子:一般的雲吞麵只有四個雲吞,但有一家食肆卻有五個,而且價錢還比人家便宜,顧客當然會幫襯這家食肆。問題是他是在做蝕本生意,要靠不斷地燒股東的錢,才可以為顧客提供較佳的產品,而不是靠消費者的付費去做到的。這樣的優質服務是不可能持續的。

在正常的情況下,蝕本的生意沒有人會長做。但互聯網生意有一套完全不一樣的評估方法。他們不比併盈利能力,而是比網上的瀏量,比併MAU(Monthly Active Users),比併GTV(Gross Transaction Values)及市場佔有率等。如是導致互聯網公司在開始的時候都選擇行燒錢路綫。

由於他們手上的錢多,他們可以高薪挖角,搶走行內最有經驗的員工,以提供優質服務。他們亦可以在最方便客戶的地點開設裝修優雅的店舖,去提升顧客的體驗。他們還可以減低收費,去提供自己的商品與服務的性價比。寬鬆的貨幣政策,令他們有能力用蝕本的方式向消費者讓利,而且不是一年半載,而是五年十年,一直頂到行家都關門為止。近年,他們已成功地令股票市場也改變了遊戲規則,接受還在蝕本的公司也可以上市。

問題是,當一間公司連盈利的模式都未有能力透過實踐去證明的時候,投資者又憑甚麼去判斷這間公司能有持續的生命力呢?這是專業投資者也不一定做得到的事情,現在卻要普通老百姓也去冒風險。這樣發展下去,股市可能變成專業投資者作錯決定後的逃生門。

所以,我並不認同應該去讓那些長期都沒法盈利的公司上市。剛成立兩年三年,未能盈利還可以原諒,但如果成立已超過一段較長的時間,而且早已拿了風投這麼多錢,那就不應連賺錢的苗頭也看不到。如果還要讓這類公司可以輕易繼續在社會上拿到資金,只會鼓勵更多的公司去胡亂燒錢。這樣只會導致社會上產能過剩,經營成本大升,行業的生態環境備受破壞,連那些腳踏實地,專注本業的公司,也沒法生存下去。屆時,那些互聯網公司就可以壟斷市場,當他們獲得訂價的話語權之後,他們就會要消費者把他們之前燒掉的錢也補回來。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