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9-12-10 04:30:00
日報

試推算未投票的人的政治傾向

分享:

香港有642萬人符合選民資格,其中413萬已登記做選民,而真正在今次區議會選舉中投票的選民卻只有294萬。即是說尚有642萬-294萬=348萬18歲以上的香港人尚未趁今次區議會選舉出來作政治表態。未表態的人比已表態的人還要多54萬。

建制派常說,這批沉默的大多數,政治取態會傾向保守,政治立場上應該會支持建制派,不會支持反對派。這種說法是否成立呢?本文嘗試拿2019年的區議會選舉與2004年的立法會選舉作比較,去推算未出來投票的18歲以上港人的政治取向。
 

選這兩個年份的選舉作比較,是因為兩者的共通性較強,前者受「反23條」運動所影響,後者受「反送中」運動所影響,選民基本上不是在選議員,而是藉此作政治表態。

2004年有177萬選民投票,66萬投票給建制派,110萬投票給反對派。先假設香港人在政治取態上成見頗深,愈早參與政治表態的人,愈是政治取向較為堅定的人。我們先當這批人在2019年投票時並沒有改變選擇。

另外我們還有一個可知的因素,就是新登記做選民的39.3萬人之中,有48%是18歲至35歲的年輕人。這批人有39.3萬×48%=18.86萬人。年輕人比較激進,我假設他們中有八成支持反對派,只有兩成支持建制派,即是說18.86萬×80%=15.09萬支持反對派,18.86萬×20%=3.77萬支持建制派。
 

剔除了已知的2004年的177萬立場不變的人,與2019年新增的18.86萬年青人票之後,剩下的294萬-177萬-18.86萬=98.14萬人,就可視作原先在2004年沒投票,在2019年才出來表態的沉默大數。

究竟這批沉默的大多數,在出來表態時,會作怎樣的選擇呢?這個不難計,只要懂得做減數就可以了。

2019年反對派共得167萬票,其中110萬來自2004年已投票給反對派的人,另15.09萬來自2019年才出來投票的年青人。新增的,來自2004年沉默大眾的票只有167萬-110萬-15.09萬=41.91萬人。而新增的,來自2004尚保持沉默的建制票都有123萬-66萬-3.77萬=53.23萬人。這個數字嚇了我一驚,原先沉默大眾中真的是支持建制的佔多數,多了27%。
 

如果這個推論是接近事實的話,即是說投票率增加對建制派會更有利,而不是對反對派有利。今次區議會選舉,出來投票的人大增,反對派卻在年輕人的大力支持下,得票率卻出現下降,就是因為沉默的大多數中,支持反對派的人並沒有佔優。

如果真是這樣,建制派以前的「蛇齋餅粽」策略根本是一種錯誤策略。這樣做太消極,不能有效地把大量民眾爭取到自己的一邊來。今後應積極地鼓勵民眾關心政治,認清形勢,了解自己的處境,這樣他們才能在投票時,作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反對派把用蛇齋餅粽換來的票也說成鐵票,是刻意想誤導建制派,把資源投放在沒有實效的地方。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