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財經
2021-08-06 04:30:00
日報

如何吸引更多運動員入行

分享:

每屆奧運總會發生一些動人故事,如男子跳高項目出現卡塔爾及意大利選手取得並列「雙金牌」的罕有賽果、男子800米準決賽兩位選手跌倒後互相攙扶至終點,體現「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精神。而悲情催淚畫面,希臘有舉重運動員因「窮途末路」,被逼在奧運後結束運動員生涯。報道指這位運動員幾乎沒有運動獎金和贊助商收入,每月僅靠希臘舉重協會的200歐元資助過活,日常僅靠步行前往訓練場館。甚至因物理治療師免費為他治療而感到羞愧。儘管有不少人雪中送炭,但仍暴露出運動員在職時以及退役後的諸多生計問題。

港府近年加大對運動員財政支援,如推出「精英訓練資助」,據運動員所參與不同國際賽及其成績,提供不同資助額,如東京奧運,張家朗、何詩蓓這類少數奪獎運動員,屬於「精英甲+」級別,每月標準資助達41,030元;但有更多無法晉級隊員,屬於「精英丙」級別,每月標準資助僅11,520元,顯著低於港人收入中位數18,000元。更重要是,運動員在退役後,除非像乒乓名將李靜般可退而優則教或轉型做評述員、藝人等,否則事業歸零,另起爐灶是無可避免。故政府興建更多運動場館同時,也要推動更多公私營合作以支援運動員生計,這對於吸引運動員入行十分重要。  


作者為滙業財經集團副行政總裁,證監會持牌人士。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