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財經
2020-10-16 04:30:00
日報

贏家詛咒之當諾貝爾遇上奧斯卡

分享:
威爾遜(左)和米爾格羅姆(右),憑對拍賣活動的理論分析,贏得今屆諾貝爾經濟學獎。 (互聯網)

威爾遜(左)和米爾格羅姆(右),憑對拍賣活動的理論分析,贏得今屆諾貝爾經濟學獎。 (互聯網)

活地亞倫在他的《Annie Hall》說過:“I would never want to belong to any club that would have someone like me for a member.”  

我絕對不會加入任何願意收留我這種會員的俱樂部,是經典愛惰故事裡男主角對兩性關係的看法。情場中的贏家詛咒(winner’s curse),當男主角贏得美人芳心的一刻,是後悔的開始。今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一位成員受訪時回應,這個獎是關於(拍賣市場上)如何避免贏家詛咒。

這是行內一個著名實驗:把玻璃罐放滿硬幣,然後在課堂上公開拍賣,價高者得。單憑目測,各同學對硬幣的總值心中有數。因為怕冒風險,不難想像同學平均出價是低於硬幣總值。然而,在價高者得的原則下,贏得玻璃罐的同學往往是對硬幣總值估價最樂觀的一位,而他出價更可能高於硬幣總值。換句話,拍賣市場上的贏家詛咒,當競投者贏得拍賣品的一刻,是後悔的開始。

類似的實驗,行內進行過無數次。其中最早的一次,真實總價值為8元,同學平均出價只有5元多一些,但贏出的投標價平均卻足足10元有多。以10元贏得8元,贏家平均倒蝕2元!想賺點錢的人,不妨試試跟朋友玩玩這個實驗。

威爾遜(Robert Wilson)和米爾格羅姆(Paul Milgrom),憑他們對拍賣活動的理論分析,贏得今屆諾貝爾經濟學獎。這師徒兩人,當然沒有受贏家詛咒所困,而他們發明的拍賣理論當中,價高者得的競投者亦沒有受贏家詛咒所困,原因是理性的競投者,在競投時老早已考慮到成為贏家的話,亦代表他的估算最樂觀,於是出價會有所調整。思前想後,理性競投者是懂得避免贏家詛咒的。因此,跟理性競投者玩玻璃罐的實驗,你不會賺到多少錢。

研究行為經濟學的朋友認為,實驗結果推翻了威爾遜和米爾格羅姆的拍賣理論。威爾遜和米爾格羅姆的拍賣理論,卻不但指導賣家應如何設計拍賣方式去賺取最大利潤,亦提醒買家出價時如何避免受贏家詛咒所困。堅持市場行為理性的朋友會問:市場上靠競投爭生意的行業(如建築、電訊、石油等)在贏家詛咒之下怎樣生存?情場如拍賣場,研究行為經濟學的朋友會再次引用活地亞倫的讀白:
“Well, I guess that’s pretty much now how I feel about relationships. They’re totally irrational and crazy and absurd and ……but I guess we keep going through it because most of us need the eggs.”

除了奧斯卡最佳電影,活地亞倫值得攞個諾貝爾自我安慰獎。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