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財經
2020-07-07 04:30:00
日報

超級航母 洪荒之力

分享:
有分析指內地證券業總收入及不上工行一半水平。   (資料圖片)

有分析指內地證券業總收入及不上工行一半水平。 (資料圖片)

內地媒體報道,內地銀行會獲試點發出證券牌照,當局不置可否,如果配合目前內地金融市場發展及之前一些目標,似乎成事機會相當高。

首先,內地金融市場全面開放,外資可以大股東形式在內地經營多項金融業務,理論上競爭大了,內地機構就需要更加準備。其次是,內地早前已傳出有意加快證券行業整合,希望建立一家或好幾家更大型證券公司。最後,過去多年以來,內地一直有意建立中國高盛、中國摩根士丹利,既然人民幣國際化,內地在國際市場有意加大話語權,整合證券或金融行業,做大幾間似乎是相當符合目前形勢。

內銀目前的證券業務完全是內銀之外的獨立實體經營,因此內銀本身未能充分利用龐大客戶及零售網絡優勢,在資本上彈性亦少得多。如果以利潤而言,分析員已列出統計,整個證券行業收入及不上一家工商銀行(1398)的一半水平。事實上,盛傳最早獲批證券牌照的3商銀,早於5年前就申請過證券牌照,奈何當年發生股災,所以未有進展。

很多人相信,由於內地要求銀行在經濟發展及支持中小企方面讓利,證券牌的發放是一種補賠。不過,如果從股本回報計,工行的股本回報其實仍然是較內地大型券商高了幾個百分點,前者是有低雙位數,後者只有頂多8%左右。再者,純粹以經紀業務的利潤而言,基於內地的佣金比香港更低,基本上是無利可圖。

如果以發展中國超級金融機構的角度而言,銀行發展證券業務及證券行業之間整合,基本上是最有效的達標途徑之一。銀行主管是存貸,內地存款多,但資金出路少,銀行旗下既有零售又有企業客戶,證券行業的經營,包括融資,包銷業務等等,理論上就更有效利好本身資金。銀行本身若有證券業務的話,產品會更加豐富,混合經營及交叉銷售,亦有助內地存款資金不會一面倒流向樓市。

不要低估銀行經營證券業務威脅,因為以香港發展經驗,目前不少零售客戶絕大部分已歸屬旗下銀行內。但凡事有兩面,混合經營衍生出監管,以及銀行的風險。再者,超級金融機構模式歐美早年已行過,但金融海嘯之後,帶出卻是大到不能倒閉的問題,更有不少機構仍然正在縮減規模。

內地有的是14億人口的市場,及相當大數量需要到市場融資的企業,中資機構其實在區內交易排名榜已經多次位於頭幾席位。要建立航母級投行容易,但目的是為大,抑或為國際市場定價權,對市況影響力,抑或是其他呢?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