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財經
2021-10-08 04:30:00
日報

香港政策思維的潛在轉變

分享:

林鄭特首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重點提出用20年構建「北部都會區」,包括藉著發展毗鄰邊境口岸的新田、古洞北、粉嶺皇后山一帶,連接元朗及北區,最終可提供超過90萬個單位,容納250萬人居住。政府亦提出5個新鐵路項目,主要圍繞北部都會區興建,當中3個項目會研究跨境走線。一方面,這份施政報告提出遠大計劃,北部都會區規模相比「明日大嶼」更大,但政府指沒有計算相關開支,形容「鐵路走線都未定,怎樣計多少錢?」另一方面,政府提出看似可觀長遠房屋供應目標,但對於短期增加私人房屋供應著墨不多,僅稱會爭取未來10年招標興建10萬伙,而且沒有提出狠辣農地轉換措施,因此難以在短期內解決私人房屋供應短缺問題,紓緩本地地產股的政策風險。

政府一直以來傾向用公私營合作模式推行政策,與內地較積極干預市場,用較多行政手段政策有所不同。有學者以「德國模式」來形容內地目前施政方式,兩者同樣講求加強政府干預、關注既得利益者企業治理、中小企發展、讓製造業推動經濟、以「共同富裕」等方式力求縮小貧富差距等。隨港府一再強調港深經濟融合,內地官場政策思維會否延伸至香港以推行北部都會區等重大政策,值得關注。  

作者為滙業財經集團副行政總裁,證監會持牌人士。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香港政策思維的潛在轉變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