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1-10-28 12:30:00

侵入性乙型鏈球菌不可不知!

分享:

自本年9月起至10月20日,本港共錄得有88宗侵入性乙型鏈球菌個案,數字高於過往3年每月的9至26宗。初步發現,當中32宗個案屬於基因序列型283(ST283),相信源頭相同,屬於群組感染個案。患者涉及14男18女,年齡介乎31至87歲,居於不同地區。一半病人均表示曾處理淡水魚,當中部分人報稱處理未經烹煮的淡水魚時手部帶有傷口。當中3人為食肆廚師及1名兼職魚販。群組中2名病人已離世,死因未能確定與感染是否有關。

 

乙型鏈球菌是新發現病症嗎?

乙型鏈球菌普遍共生於各類動物包括人類及魚類身體內,大約百分之20至40的健康成年人的腸道及泌尿道會帶有這種細菌。若抵抗力較弱的人士,則可能會被入侵身體引發嚴重感染,甚至死亡。 大部分侵入性乙型鏈球菌疾病的感染途徑不明,較常見的感染途徑包括母嬰傳播,另外亦有文獻報告與進食或不當處理含菌的食物有關。

以往有報告指出侵入性乙型鏈球菌(ST283)存在於淡水魚中,特別是養殖魚。2015年,新加坡曾經發生多宗與進食淡水魚有關的乙型鏈球菌(ST283)感染個案,涉及146人。 之後,其他東南亞國家亦曾報告在淡水魚發現乙型鏈球菌(ST283),包括泰國和越南等。

 

謹慎處理淡水魚

預防感染乙型鏈球菌(ST283),要經常保持個人、食物及環境衛生。尤其是在選購及處理水產時,需要留意以下4重點:

  1. 在街市選購魚類時,不應徒手直接觸碰魚身或污水,亦不應使用店舖提供的毛巾。雙手一旦觸碰了未經完全烹煮的水產,應盡快使用梘液和清水洗手。
  2. 市民在家中處理水產時應戴上手套,處理有關食物後充分潔手。
  3. 切勿進食任何淡水魚刺身、未經烹煮或未完全煮熟的淡水水產。若要進食火鍋食物或含有水產的粥品,應確保食物徹底煮熟,以消滅致病菌。
  4. 雙手若帶有傷口,切勿直接接觸水產。若在處理水產的過程中造成傷口,須立即徹底清潔傷口,並以防水敷料妥善覆蓋。若發現傷口感染,應立即求醫。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