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壞膽固醇無害? 瘦體超反應者的爭議
研究發現,載脂蛋白B(ApoB)測試比傳統血脂檢查更準確反映心血管疾病風險。
半年前,一口氣寫了《膽固醇之謎》系列十篇文章,其中《心血管疾病風險還看ApoB》向大家介紹比傳統血脂檢查更準確反映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載脂蛋白B(ApoB)測試,另一篇《我一個月吃了720隻蛋》則提出瘦體超反應者(Lean Mass Hyper-Responder)在生酮飲食後的兩高一低(高LDL-C、高HDL-C、低TG),可透過進食一點碳水化合物而導致LDL-C快速下降。原來,當健康資訊大爆炸,瘦體的超反應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成了「壞膽固醇上升會否增加代謝健康」臨床指引與健康KOL在網上言論南轅北轍的熱門案例。現代醫學的共識,儘管壞膽固醇並非心血管疾病唯一風險因素,壞膽固醇上升一般來說會增加血管疾病風險,而ApoB測試又比傳統血脂檢查更準確反映心血管疾病風險。問題是,對於代謝健康的瘦體超反應者來說,擔心ApoB或壞膽固醇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是多餘嗎?
最近發表的研究文章《Plaque Begets Plaque, ApoB Does Not:Longitudinal Data From the KETO-CTA Trial》認為,這個擔心可能是多餘的,因為對於代謝健康的瘦體超反應者來說,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惡化進度,與傳統風險因素LDL-C或ApoB沒有明顯關係。此文引發營養學和心臟病學界的重大爭議,批評包括研究缺乏正常或低ApoB/LDL-C水平的對照組,情況就如只在重度吸煙者中研究吸煙對健康的影響。另一方面,更有批評指出該研究預先登記的主要結果為評估非鈣化斑塊體積(NCPV)的百分比變化,但最終論文淡化了這一終點,而強調次要結果斑塊體積百分比(PAV),有選擇性報告之嫌。我認同這些質疑,並期待往後更仔細的研究支持或否定這項研究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