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膽管炎主要因為滯留的膽汁受到細菌感染所引起。膽汁滯留多數繼發於膽管結石,但膽管狹窄,膽管腫瘤和膽管寄生蟲亦有可能引起膽汁滯留。當上述原因造成膽管阻塞,膽汁鬱積、繼而引起細菌(主要為大腸桿菌、副大腸桿菌和葡萄球菌等)感染,形成急性膽管炎。
急性膽管炎的典型病徵為Charcot三聯徵,即右上腹痛,寒顫高熱和黃疸。病發初期,三聯徵並不明顯,病者可能只有上腹不適和腹痛,惡心和嘔吐,但當病情加劇,腹痛會變為十分嚴重和呈持續性,繼而出現寒顫和高熱,體溫可超過攝氏40度,多數病人會出現黃疸,但黃疸的深淺與病情的嚴重性並不一致。如果病情進一步惡化,病人可能會出現煩躁不安,意識不清,昏睡甚至昏迷等中樞神經系統抑制的表現,以及血壓下降等,這表示病人已發生敗血性及感染性休克,並損害其他器官的功能,導致生命危險及死亡。
要診斷急性膽管炎,除病史和臨床檢查外,血液檢驗會顯示白血球、總膽紅素及肝酶會增高,但淀粉酶會正常。如果病情嚴重,血小板會減少而凝血時間會加長。腹部超聲波或電腦掃描則用以查出膽管阻塞的原因、位置、程度和長度。
要治療急性膽管炎,一般治療包括糾正休克、鎮痛、為胃腸減壓以減輕腹脹、嘔吐和膽汁分泌的刺激,並採用擴普抗生素來控制感染。而最重要的是盡早為膽管引流減壓。
膽管減壓和引流可以經內窺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處理,內窺鏡可於十二指腸乳頭開口插管,將造影劑直接注入膽管,查明膽管阻塞的部位和擴張的範圍,並將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碎石及把石碎取出,也能進行挾窄擴張術及置入膽管支架。
如果病人情況太嚴重而不適合進行ERCP,則可考慮以經皮肝穿刺膽管引流(PTBD)來為膽管減壓。當病人情況穩定後,再以ERCP或手術把病因(如膽管癌)處理。
作者為外科專科醫生([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