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是耳鼻喉科最常見的毛病之一,多屬原發性 (idiopathic),由於鼻中隔前方黏膜中的微小血管分布密集,黏膜一旦破裂便很容易引致出血。流鼻血通常在寒冷和乾燥的天氣出現,以幼兒及老人為多,其他原因包括創傷、鼻炎、鼻竇炎、鼻腫瘤或鼻咽癌等;而高血壓、血性疾病、長期服用阿士匹靈和薄血藥等,均會增加流鼻血的風險。
在流鼻血時,患者應先保持冷靜。先坐下,並保持頭部直立 (不應仰起),然後進行「指壓法」── 即以手指按着鼻翼兩側 (不是鼻樑),維持10-20分鐘,以壓迫鼻中隔前方的血管,讓血液得以凝固。若未能完全止血,可重複指壓法一次。如血液流到口中,患者應盡量吐掉,避免刺激胃部;而若流鼻血的情況嚴重,便應到急症室治理,讓醫生以紗布、棉條或膠導管進行止血。
另外,耳鼻喉科專科醫生亦會為經常流鼻血的患者,透過內窺鏡詳細檢查鼻腔及鼻咽,並以電烙或化學方法把涉及的血管焊封,以根治出血的源頭。患者在止血後亦應避免擤鼻,並塗上鼻腔專用滋潤藥膏預防復發。
作者為香港醫專耳鼻喉科醫學院黃翠欣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