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屬中醫「胃脘痛」、「痞證」等範疇。其發生多與飲食、勞倦、情志以及脾胃素虛等有關。 (1)飲食:古語「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飲食過量、暴飲暴食會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食物無法充分消化吸收而壅滯胃腸,就會出現飽飽滯滯、噯氣、胃痛等。經常飲食凍品,或喜食煎炸燥熱之物,都會損傷脾胃,或致溼熱內蘊,或致脾胃虛寒。 (2)情志:長期鬱鬱寡歡、過度思慮或急躁易怒,均會影響人體氣機,使胃腑氣機鬱結不暢,功能紊亂,就會出現胃脹、胃痛,甚則氣鬱化火,灼傷胃絡,而見胃中粘膜充血、糜爛等炎症表現。 (3)勞倦:「勞則氣耗」,「久臥傷氣」,「久坐傷肉」。體力勞動、腦力勞動過度或過度安逸,均可致脾胃氣機失常,運化遲滯,氣血運行失常,而發生胃病。 出現胃痛、胃脹、噯氣或反酸等即是胃部有病的信號。胃炎、胃酸倒流、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是最常見的胃病。有些人得了胃炎,往往不在意,不好好治療,實際上胃炎的發展規律多是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黏膜腸化生→胃癌,所以一定要在早期即進行治療,以防疾病進一步惡化。 作者為該學院講師 馬劍穎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