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0-07-22 12:30:00

促進口腔健康的行為科學(四)

分享:

患者因對到訪牙醫診所感焦慮和對牙科療程感恐懼而引致壓力,延遲尋求或完全避免牙科護理,對口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同時影響並生活質素。

一項調查發現,從2000年中期,愈來愈多患者進行各種形式的認知行為療法、放鬆訓練、催眠療法、音樂分心、針灸、鎮藥和服用治療牙科焦慮的藥物。認知行為療法是有組織的,針對焦慮的短期心理治療方法。主要是行為分析或概念化、心理教育、接觸、認知重組、自信技巧和家庭練習。調查發現,對成人牙齒焦慮的心理治療,認知行為療法和相關行為療法顯著減少患者焦慮。

調查結論指認知行為療法似乎是治療兒童和青少年焦慮症的有效方法。在過去十年中,用於牙科治療的認知行為療法有上升的趨勢,以管理與身體和情感問題相關的情況和行為,尤其是通過生物反饋、放鬆、體現和認知重組的方式解決心身牙科和口腔問題。

這些治療在管理疼痛與節律性胃膜疾病比平常治理更有效。生物反饋似乎在管理與節律性疾病相關的疼痛方面具有潛力。認知行為療法亦是治療燒嘴綜合症的推介方法。此外,亦有證據表示它在側重於認知重組的介入措施中的有效性,這種療法改變了與疼痛相關的催化。

動機訪談(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被歸類為行為改變模型和行為治療/介入。動機訪談被概括定義為「合作性諮詢以加強個人動機和承諾改變」。因應不同的原則和方法產生不同類型的動機訪談。人們對動機訪談及其使用產生了興趣,它被確定為管理不良健康的口腔的最常見介入。早期的報告顯示動機訪談在改善口腔健康方面的成功情況。在臨床試驗中,動機訪談在預防兒童早期蛀牙和改善口腔衛生的研究中都有不錯的成效。隨後的調查顯示,使用動機訪談作為牙周治療的輔助,對口腔衛生和若干臨床牙周參數(牙齦值、牙齦炎和牙周炎)的心理因素有正面影響。  

Ad Block

作者為香港大學牙醫學院公共衛生臨床教授麥浩明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