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0-05-29 04:30:00
日報

控疫成效盤點

分享:

筆者最近在國際醫學期刊《刺針》(The Lancet)中讀到香港大學梁卓偉教授及其團隊發表的一篇文章,內容是香港針對COVID-19而在個人及社區層面制定的公共衛生措施,涵蓋在個別口岸的封關、強制檢疫、個人家中隔離、社交距離、全民戴口罩、停課等等,能將病毒傳播力減半,難怪國際科學期刊 《自然》(Nature)最近有文章指出:「香港就如何有效控制疫情給全世界上了一課。」如此好評,無疑是對香港3個月來全民努力的高度肯定。

官民共濟成果
5月2日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出席電台節目時,將抗疫百日中預防和應變的工作分為三大類。一、限制入境人流,以減低輸入個案;二、對抵港者實施14天強制檢疫,包括健康申報、在指定地點或家居隔離、檢疫測試和追踪緊密接觸者,以減少社區傳播;三、限制社交距離的防疫措施,包括取消大型活動、勒令部分行業停業、學校停課、公務員在家工作、限聚令等等。這三分面抗疫工作無疑是香港控疫成功的要素。

在感染控制的範疇中,有一種常用說法,稱為「拉平曲線」(flattening the curve),意即減慢疫情【圖】。

圖中可見,各地區疫情由始至終的發展,可以像甲線般以幾何級數增長,也可以像乙線般緩慢上升。丙線指當地醫療資源的限度,在疫情中只能加以微調。一地區疫情若像甲線般延展,就會迅即超越丙線。在醫療資源短缺的情況下,醫療系統會因透支而崩潰,疫情就會全面失控,醫護人員則因在工作環境中受感染機會大增而一一病倒。

不過,若能全力應對,包括做好陳局長所指出的三方面抗疫工作,針對減慢疫情的擴散程度,像乙線般拉平一些,就能將疫情控制在丙線以下,以致醫療體系得以平穩操作,我們的前線醫護人員也獲得所需保護。

Ad Block

在減慢疫情的過程中,香港無名英雄迭出,居功至偉,實在值得嘉獎。例如全民帶口罩、注意手部衛生,就可見全民願為抗疫盡力,樹立上下一心的好榜樣。衛生防護中心作為控疫防疫的支柱,可謂勞苦功高,在各相關層面與其他部門合作無間,包括與衛生署攜手,借助警隊用於重大災難支援工作的「超級電腦」,以便追蹤緊密接觸者;又將亞洲國際博覽館改裝為臨時樣本採集中心,檢測來港人士;建築署則從內地輸入貨櫃房屋組件,在各度假營增建檢疫設施;其他政府部門及志願團體亦當仁不讓,紛紛投入抗疫行列。

Ad Block

臨危不亂素質
在一場疫戰中,要轉危為安,全民皆兵的意識至關重要。在面對COVID-19全球大流行,不但需要前線醫護人員緊守崗位,充分發揮專業精神,更須全民動員,同心協力,方能取得最後勝利!現今醫護人員得以保持零感染的驕人成績,殊非倖致。回顧沙士期間的慘痛經歷之餘,並考慮到其他地區大量醫護人員受感染的慘況,可見沙士的艱苦歷練確實派上用場,進一步鞏固今次的抗疫防線。日後香港還須慎重行事,隨機應變。

筆者寄望身在福中的香港人能認清自身優勢所在,而我們的前線醫護人員又能繼續努力不懈,為本地疫症防線有效把關。(四之四.完)作者為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