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0-08-12 12:30:00

生物標記助腸癌患者找合適治療

分享:

腸癌近年已成為常見癌症的首位,發病率更持續上升,單在2017年便有逾5,600宗新症,超過2,100人死亡。腸癌個案愈來愈多,與多肉少菜、少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有關。幸而早期腸癌的治愈機會很高,若出現大便有血、大便習慣改變及體重下降等症狀,則可能已屆較晚期。晚期腸癌縱使未必能夠治愈,患者也不應諱疾忌醫,因為透過科學方法找到合適的藥物治療,可以有效紓緩病情及延長壽命,並讓患者保有生活質素。

現時的抗癌藥物選擇多多,除了分期之外,檢測腫瘤的生物標記(Biomarker),有助了解癌細胞的特性,能幫助醫生和病人選取合適的治療。此舉不但對較晚期病人有幫助,較早期的個案可透過檢測微衛星不穩定狀態(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免疫指數等生物標記,以助預測患者復發的風險,亦可避免低風險的病人過度治療。

其中RAS便是腸癌最常用的生物標記。若有RAS基因變異,腸癌的病情通常也會較差,反而沒有變異的RAS野生型(Wild-type)腸癌,利用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類標靶藥物,阻截細胞增生及轉移的訊息路徑,再加上化療,很多時也能有效控制腫瘤生長,臨床療效亦比抗血管增生類藥物為佳;甚至成就一些本來無法透過手術切除的個案,因為腫瘤縮小而令手術變得可行。

除了RAS及MSI之外,BRAF亦是檢測的常見項目。因為約5%至10%的腸癌都屬於BRAF陽性,病情惡化速度快,患者存活期可短至少於一年,近年有研究指利用雙標靶治療可帶來不錯的效果。

由於愈了解腫瘤的特性,便愈易找出合適的治療。因此若病人的能力許可,宜盡早接受生物標記檢測,甚至進行「次世代檢測排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以全面檢測已知的腫瘤基因。

然而,定期進行預防性篩查以及早發現病變,才是對付腸癌的最有效方法。因為腸癌很多時是由息肉經過數年、甚至十數年的演變而成,若能在這階段發現及處理,便能預防癌症形成。其實很多地方包括本港政府亦已先後推行大腸癌篩查計劃,建議50歲以上人士透過大便隱血及大腸鏡檢查,冀能及早發現問題,增加可根治的機會。

Ad Block

作者為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甘冠明

甘冠明

甘冠明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