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0-08-04 04:30:00
日報

身心症

分享:

隨著疫情影響下,各行各業都受到打擊,生活壓力令人喘不過氣。當長期處於緊張狀態,無法適度紓緩時,尤其是一些性格完美主義、工作狂熱、強烈責任心,又或是極度內斂、缺乏社交、消極負面等性格之人士,不知不覺腦內因壓力而出現分泌異常,干擾自律神經和免疫系統,結果身體出現無故不適,就是所謂的身心症(Psychosomatic disorder)。

身體問題既可以由心理因素引起,而身體和心理亦可互為因果。身心症病徵廣泛,可分為兩大類:一是生理上出現徵狀,但器官卻不存在病變。此類病徵大多呈現在自律神經管轄的生理機能,如失眠、氣喘、腸易激、頻尿、胸悶、心悸、頭痛等。病者期望透過檢查,找到病源並對症下藥,可惜大多徒勞無功,導致經常尋訪不同醫生,期望終有一天得到確診。有研究發現,這類病人背後隱藏有抑鬱、焦慮症者其實佔超過八成。

第二類是器官出現病變,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性功能障礙、胃潰瘍、偏頭痛等,但情況卻隨著心理狀態起起伏伏。有研究顯示,十二指腸潰瘍復發多次且容易出血的患者,患抑鬱或焦慮症的比例比一般人多3倍。此外,導致冠心病復發的因素,除血壓、膽固醇、肥胖、糖尿外,研究也證實抑鬱、焦慮症等亦是主要風險之一。因此若忽略了情緒因素,或造成既有情況演變成長期慢性病患,兼且經常復發。

情緒病患者的心理特徵為傾向聚焦負面感覺,對身體反應容易過分敏感,稍有風吹草動,亦會牽動情緒,外人不易理解。當醫生排除其他可能性,並建議轉介精神科時,不要諱疾忌醫,免得走遍各個醫療專科後,不能根治之餘,更延誤不必要的痛苦。

預防永遠勝於治療,當身體出現不適時,可能是一個訊號,提醒自己不要長期處於高壓狀態,或過度壓抑情緒。不要輕視生活規律的重要性,多建立興趣和社交,不斷學習,照顧自己心靈上的滿足和個人成長,是提高個人抗壓能力的好方法。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